常常有人问我,哪个国家最好。如果是最适合谋生的国家,我会选择美国;如果是最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会选择意大利;如果是汇集最多国际美食的国家,我会选择日本;如果是问美女最多的国家,容我下一本书告诉你……
可是,如果问我最有亲切感的国家,我会回答说:所有曾经和依然的社会主义国家。
就像那个深夜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空旷的机场,边检人员翻开我的中国护照,用中文对疲惫的我说了一声:“同志。”我顿时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在国内,已经有七八年没人这么叫过我了。
那个时代已经远去,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偏见,重新上路吧!
• 俄罗斯其实只有两个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除此之外,都是乡下。圣彼得堡具有上海所有优点,北京具有莫斯科的所有缺点。
• 每次兵临城下,捷克人一看打不过,就选择投降——只要你别砸烂我美好的家园,只要我照样能过我的日子。改天,你被更强大的力量打败了,就会明白该你的才是你的,不该你的永远还是我的。
• 面对汹涌人潮,迈阿密摇摇头,来就来吧。殊不知,让迈阿密成为一个繁荣都市的,是与其一海之隔的古巴。
• 如果布拉格还站立着,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魅力,那是因为它的石头,始终忍耐和坚韧,就像它的人民。
金维一
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传媒研究专家,作家。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文学学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文学硕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
电视剧《蜗居》、《杜拉拉升职记》总制片人。
在读 带着偏见上路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社会主义是深入骨髓的一个名词。到那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国家旅行,总会有那么一种亲近和好奇。亲近源于相同的血脉,好奇则出之于关心,好比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不仅迫切地想知道他现在到底长啥样,也想看看他的生活环境成长历...
评分最近太忙,没怎么好好选书,看到这本书是中信出的,就决定读它了,读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纠正我们认识中的一些偏见。可读了之后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偏见大部分都是六零后或七零后的,我接触地里时已经是俄罗斯了,《列宁在十月》既没看过又不打算去看,所以不可能有作者那些所谓的...
评分1 这个世界存在角落吗? 在看这本《带着偏见上路》之前,我自认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然而在我的脑子里有,有一些地方是不想去的。 比如印度,据说那里的水是不能喝的,只能喝瓶装水。比如伏尔加河畔的小城。 这些地点称为在我心中那张世界地图上的“角落”。 更准确地说,...
评分记得有一阵子,都不太喜欢看游记了。无非就是拍拍风景拍拍人,秀秀美食掉书袋。其实看到最后,也还是一头雾水,对作者此行的意义不甚明了,对书中所展现的国家,更是依旧一无所知。 后来,我记得是大家都在黑余秋雨的时候,我偶然翻到了他的《千年一叹》,被他写的那些个奇特...
评分刚读完,简单说两句: 1,这本书归类在文学散文,内容上像旅行笔记,读完觉得是本历史书。几乎是一本微缩版的共产主义兴亡史。写得有深度,但结合旅行和史料来写,不晦涩。 2,行文极赞。流畅,带点冷幽默。写景到位,写史简洁。 3,照片也都不错,有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帮助理...
对ed或ing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游记加历史普及,这方面历史我个人所读不多,所以读来很有意思,再加上图片辅佐,值得一读。
评分只剩情怀了
评分#豆瓣阅读#梁小民推荐的一部游记作品。混沌吊诡的历史、错综复杂的政治、暗流涌动的平和仿佛葬于作者所提及的每一处景点之中,确实是一部佳作。顺便说一句,我没去过海兰泡,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评价倒是与我在海参崴时候的观感万分一致。
评分国人写的游记里还能找到一本能看的,真是太感动了。本书下笔轻巧,但检视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苦难却是沉重的。总觉得一本游记的起始点就是书里一直缺场却又无处不在的元素,即作者的原本生活,而本书里,中国的苦难几乎一直缺场,却也无处不在。
评分3.5 历史就是由一个个当时不可思议但是发生了的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