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

造房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澍
出品人:浦睿文化
页数:2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8
价格:7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567809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王澍
  • 设计
  • 艺术
  • 美学
  • 传统文化
  • 中国
  • 随笔
  • 建筑
  • 儿童
  • 手工
  • 创意
  • 启蒙
  • 房子
  • 绘画
  • 学习
  • 空间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王澍以自己的学术素养,以及营造经验,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这对于当下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 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作者简介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讲席教授,香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97年与他的妻子陆文宇成立业余建筑工作室,致力于重新构筑中国当代建筑的研究和工作,并体现在他的作品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 于杭州转塘)、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馆、垂直院宅(杭州钱江时代)、杭州南宋御街综合保护与改造等一系列作品中。2010年,和陆文宇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法国建筑科学院金奖。2012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2012年,获《华尔街日报》评选的“全球创新人物奖”。201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目录信息

自序
⊙ 素朴为家
意识
⊙ 造园与造人
⊙ 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 走向虚构之城
⊙ 当“空间”开始出现
⊙ 营造琐记
⊙ 循环建造的诗意—— 建造一个与自然相似的世界
⊙ 隔岸问山—— 一种聚集丰富差异性的建筑类型学
⊙ 剖面的视野—— 滕头案例馆
⊙ 为了一种曾经被贬抑的世界的呈现
⊙ 走入树石的世界
语言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 我们从中认出—— 宁波美术馆设计
⊙ 中山路:一条路的复兴与一座城的复兴
⊙ 问答录: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房子
对话
⊙ 叛逆的征途
⊙ 触碰另一个世界的边缘
⊙ 精神山水
⊙ 重返自然的道路
⊙ 问答录: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房子
尾声
⊙ 那一天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的房子往往讲究风水,是在山水之间还是四野空旷,是栽几个树还是挖个池塘,每一个精心的设计都是为了让自己乃至未来的子子孙孙收获万世福报。 在风水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也更在意房子的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从故宫斜对面的国家大剧院,到东三环的央视大楼,从望京和朝阳门的...  

评分

按语: 当乡村逐渐被掏空,城市日益成长为怪兽,还拿什么拯救你?乡愁。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可以喷。 1、一个引子 去年寒假,老妈郑重其事地问我,“咱家啥时候盖房子?”我知道一定是老爸授意的,我也知道她的潜台词,自从上了中学这个问题她问了我不下十次了。...  

评分

按语: 当乡村逐渐被掏空,城市日益成长为怪兽,还拿什么拯救你?乡愁。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可以喷。 1、一个引子 去年寒假,老妈郑重其事地问我,“咱家啥时候盖房子?”我知道一定是老爸授意的,我也知道她的潜台词,自从上了中学这个问题她问了我不下十次了。...  

评分

昨天在一个小微信群里聊天,一个朋友说了这么一件事情——单位里一个姑娘和男朋友分手了,因为她觉得对方的level比较low,她的目标是要再往上爬的。 我有点诧异,为啥自己往上爬就要和男朋友分手?而且就能成功吗?用任素汐的话说,难道分手了就可以去“睡服”上层人物呢?朋友...  

评分

中国的房子往往讲究风水,是在山水之间还是四野空旷,是栽几个树还是挖个池塘,每一个精心的设计都是为了让自己乃至未来的子子孙孙收获万世福报。 在风水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也更在意房子的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从故宫斜对面的国家大剧院,到东三环的央视大楼,从望京和朝阳门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主观性强,不真诚。透出一股子幼稚和傲慢。很厌恶这种。

评分

100个赞,太棒了。感谢豆瓣推荐,不然会错过好多

评分

想来想去,对于这本书还是只能给两星。尽管王澍所说的另一个世界、包容多元、文化本根、或者对现代主义的批判都很对我的胃口,但最终沦为依靠个体随意性或者文中带着骄傲的讲出的“发散思维”潜台词而找到的解决方案是对个人意识和个人行动的最忘本的折衷。谈哲学没有范畴、谈人文没有社会;谈包容却否定非己、谈谈自我却为折衷开脱,最终将所有希望仍在随机之上,所有倾向性皆来自于自我,这种完成了精彩批判之后又没有精彩下文的设计者并不少见,书中也很多不能理解的基本逻辑错误:比如说中国人来中国馆瞧一眼就走了,外国人拖家带口来看很多次,第一、个例证明了一种现象却不能证明结论;第二、一个结果的造就背后原因非常复杂。总之对此书,我是没办法给个高分的,相对于去年此时读安藤忠雄的书来说,这个评价足够客观。但我依然期待他的建筑实践。

评分

他谈建筑谈得很酷,比如说,他说违章建筑,是“非专业的人,把建筑作为一种生存活动,直接参与到建造行为当中,这是非常有人性光辉的东西”。看书的过程里一直有这种!!!的感觉。他首先是个文人,所以他谈山水画、谈怎么看园林,都很有意思,大概也因为这样他才能发展出一种跟西方迥异的建筑学。

评分

100个赞,太棒了。感谢豆瓣推荐,不然会错过好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