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回忆录 历史 蹉跎坡旧事 农民 随笔 中国 沈博爱 文化
发表于2025-02-05
蹉跎坡旧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理群 秦晖 推荐 林达统筹全稿并作序 十年砍柴担任责编
感谢作者记录了一方的民间历史,画下精美插图,记下家乡山水的变迁,记下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乡人故事。让后人懂得和记得:
爱国,就是珍惜一片片土地,就是爱一个个父老乡亲,如果乡土被糟蹋、乡亲不能实现最起码梦想,中国无尊严。
合上这部书,很难平静,心底只留一句感叹:可怜中国农人梦……
——林达
博老这本书,记录了作者被劳改时,第一个孩子夭亡、前妻远嫁湖北、祖父在绝望中死去等悲惨的人生经历,但整部书的风格并不哀怨,而是一种昂扬不屈的调子。从这部书里,能看出中国底层知识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我以前所读相关题材的书,多是一些大知识分子、高级干部回忆“极左”时期所受的磨难,所表达的痛苦感很浓烈,似乎自己是天下最冤屈的人。
和这类大人物相比,博老因为卑微,所以生命力更强,其对待苦难的态度也更为达观。
这种生命力坚强,对博老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旺盛的求生欲;二是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十年砍柴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时代中的农人的个人故事,告诉我们,正常社会迷失之后会发生什么。在那个时代,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却很少有人出来讲述农人故事,作者非常特别,他罕见地在填补这个空缺。
他生活在湖南乡村最底层,禀赋奇异,记忆超强,能写善画,关注细节,有天生的历史感,而他的年龄,恰恰连接了那个各种动荡摧毁的传统社会,以及被经济大潮淹没了的一段五十年重要历史。
沈博爱
原名篯铿,字敦高,号博爱,自号孤枫居士,蹉跎痴叟。1936年生,退休中学生物教师。1958年被划为右派,以反革命罪判刑劳改。1962年释放回原籍监管。1980年划右得到改正,反革命案宣告无罪,复职从教至退休。晚年作诗联,写旧梦,爱书画,刻竹雕根。
沈笔未臻上层,谋篇也可商榷。堪击节者二。本朝官史,模糊其词有之,颠倒是非有之,难得如沈老见微知著,亲历荒诞的真实面目。方言入书,诸如扯根菜,崭劲,驾势,昶及冠前,耳闻口述皆类此,而书写却遵循另外词汇,见到它们书面的样子,有异样的熟悉和久违的陌生,就像故乡女性长辈,叫娭毑,嬢嬢…
评分原来是石扉客的爹啊
评分惊人的数字,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悲剧构成的,只是这个悲剧娓娓叙来,不见怨天尤人,不见呼天抢地,透露出从体内迸发出的本能般的继续走下去的执着,或许就是因为活着所以不能死去
评分五百页的文字字字血泪,可叹中国农人梦
评分血和泪书写的故事,就像真实版的《活着》!
重提旧事便是故往,历史的轨迹也在这被称之为故往的过去里呈现,作为过去的历史已然发生便不可更改,但记录历史的真实我们总是可以为之的。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写史都是官家书写,当然他们会根据官家的喜好而作,这“正史”也常常是褒官贬民而十之八九的,而在民...
评分重提旧事便是故往,历史的轨迹也在这被称之为故往的过去里呈现,作为过去的历史已然发生便不可更改,但记录历史的真实我们总是可以为之的。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写史都是官家书写,当然他们会根据官家的喜好而作,这“正史”也常常是褒官贬民而十之八九的,而在民...
评分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出身农村的80后来讲,教科书培育了我们最初的历史观,这一观念的核心被老师高度概括为一句话——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简称“群众史观”。 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我们虽然见识了群众的力量,却始终觉得波澜壮阔的历史表象下,隐隐潜藏着一个...
评分《读药》第116期: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梦——解读《蹉跎坡旧事》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6/ 大历史中“弱者”的力量——评《蹉跎坡旧事》 文/陈新(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评分《读药》第116期: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梦——解读《蹉跎坡旧事》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6/ 大历史中“弱者”的力量——评《蹉跎坡旧事》 文/陈新(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蹉跎坡旧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