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坡旧事

蹉跎坡旧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
作者:沈博爱
出品人:汉唐阳光
页数:5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413535
丛书系列:汉唐阳光人文图书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历史
  • 蹉跎坡旧事
  • 农民
  • 随笔
  • 中国
  • 沈博爱
  • 文化
  • 乡土文学
  • 年代记忆
  • 家族史诗
  • 人性刻画
  • 社会变迁
  • 民间故事
  • 往事追忆
  • 情感羁绊
  • 生活细节
  • 命运沉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钱理群 秦晖 推荐 林达统筹全稿并作序 十年砍柴担任责编

感谢作者记录了一方的民间历史,画下精美插图,记下家乡山水的变迁,记下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乡人故事。让后人懂得和记得:

爱国,就是珍惜一片片土地,就是爱一个个父老乡亲,如果乡土被糟蹋、乡亲不能实现最起码梦想,中国无尊严。

合上这部书,很难平静,心底只留一句感叹:可怜中国农人梦……

——林达

博老这本书,记录了作者被劳改时,第一个孩子夭亡、前妻远嫁湖北、祖父在绝望中死去等悲惨的人生经历,但整部书的风格并不哀怨,而是一种昂扬不屈的调子。从这部书里,能看出中国底层知识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我以前所读相关题材的书,多是一些大知识分子、高级干部回忆“极左”时期所受的磨难,所表达的痛苦感很浓烈,似乎自己是天下最冤屈的人。

和这类大人物相比,博老因为卑微,所以生命力更强,其对待苦难的态度也更为达观。

这种生命力坚强,对博老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旺盛的求生欲;二是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十年砍柴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时代中的农人的个人故事,告诉我们,正常社会迷失之后会发生什么。在那个时代,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却很少有人出来讲述农人故事,作者非常特别,他罕见地在填补这个空缺。

他生活在湖南乡村最底层,禀赋奇异,记忆超强,能写善画,关注细节,有天生的历史感,而他的年龄,恰恰连接了那个各种动荡摧毁的传统社会,以及被经济大潮淹没了的一段五十年重要历史。

作者简介

沈博爱

原名篯铿,字敦高,号博爱,自号孤枫居士,蹉跎痴叟。1936年生,退休中学生物教师。1958年被划为右派,以反革命罪判刑劳改。1962年释放回原籍监管。1980年划右得到改正,反革命案宣告无罪,复职从教至退休。晚年作诗联,写旧梦,爱书画,刻竹雕根。

目录信息

荐 序 可怜中国农人梦 (林达)
自 序 蹉跎坡
第一章 家乡与童年
一 我的出生地——大塘源
二 童年游戏
三 火炉边的故事
四 顽童手巧
五 壮丁与 “粮子”
六 短暂的难民营——新塘冲
七 绥和乡长陈闲僧
八 洞庭黄家大屋
九 干坑源
十 灵官嘴
十一 南普寺与永兴寺
十二 合八字与卜庚
十三 童年的婚礼
十四 金圆券
十五 源、洞、冲与太和塅
十六 外号
十七 夜歌
第二章 土改与镇反
一 云公祠
二 对门屋场
三 一网打尽
四 儿童团
五 镇反
六 划成分,分果实
七 摇金山
八 “改锹子”
九 地主的后代
第三章 浏阳与湘潭
一 糊涂赴考过蕉溪
二 上学
三 师十一班
四 唐政与邱绍晟
五 少白龙王庙与天主教堂
六 湘潭师范
七 冯树珍与周树鑫
八 欧阳城与言长一
第四章 扫盲与教书
一 铁屎山
二 社港完小
三 花桥完小
四 东山漫游
五 橙橘峰
六 祖师岩
七 读书会
八 前妻
九 后院
第五章 整风与反右
一 最后的早餐
二 中心完小
三 大鸣大放
四 点名和斗争
五 反右词典
六 喻学甫之死
七 “场外有人会你们”
八 何处何从
第六章 火官庙与谭家山
一 火官庙
二 黑夜梆声
三 第一号监房
四 放风
五 狱医
六 审判长的巴掌
七 死囚龙培荣
八 雕虫小技小自由
九 姚麻子
十 孔明车
十一 凌晨的枪声
十二 生活组
十三 吸压土水泵
十四 双蒸饭
十五 黑夜埋尸
十六 女监
十七 特赦
十八 人工河
十九 砖桥工地
二十 谭家山煤矿
二十一 虱婆成灾
二十二 浏阳梦
二十三 苦楝皮
二十四 清一色
二十五 李从善
二十六 朱渡河
二十七 中医胡石冰
二十八 鹡鸰之在原
二十九 割了牛尾巴的毛
三十 劳燕分飞
三十一 无形的尾巴
三十二 归途遇好人
第七章 祖母与我
一 相依为命
二 救命的猫眼洞
三 南瓜饭
四 芦仙寺
五 祭祖父
六 座右铭
七 双抢和两会
八 吊茅厕和牛角灶
九 修炼三皮
十 居家和猪经
十一 织渡船
第八章 我与妻子
一 同舟共济人
二 洞罐
三 保寿山
四 一纸定终身
五 抬红轿
六 起马杯和回门饭
七 谢猪头
八 灵娱与陵鱼
九 辍学从师
十 洞庭滩与鸭头
十一 三过铁树坳
十二 肚子跌进饭甑里
十三 奶瓶和棉袄
十四 摇箩的轨迹
十五 早晚就是打仗
十六 秋老金
十七 十月怀胎辛酸泪
十八 团年与守岁
十九 隐形书箱
二十 桑榆夕照
第九章 社教与文革
一 新资产阶级分子
二 “反革命”成了诨名
三 天口崖下的冤魂
四 班房袋在屁股上
五 文革是什么
六 三台与万人大会
七 红火钳挟睾子
八 “龙五”
九 石柱峰上的特务活动
十 偷三只鸡走了
十一 上午挨斗争,下午做裁缝
十二 机器、铁锤、读书声
十三 刚搬新居里,又要挨斗争
十四 这样投资才保了险
十五 一块石头落了地
十六 最后一个右派
十七 无奈的上访
十八 “皆遂”皆不遂
十九 雨暗残阳必分手
第十章 筑新巢与责任制
一 老宅已非安居地
二 千斤门楼
三 伙头军
四 上樑
五 打井
六 友其风雨 本系玄黄
七 筑巢毁巢均无悔
八 隐形“小岗村”
九 初试甜头人共乐
十 要赚畜生钱,要伴畜牲眠
十一 农忙假的一家班
十二 筑墙二十年
十三 旧志启新猷
十四 挖战壕
第十一章 平反与复职
一 民办教师
二 无罪判决
三 博师傅
四 现场会
五 陈佳仕
六 下海南
七 标本室和实验室
八 题海突围
九 最后一课
第十二章 蓼莪与棠棣
一 蓼蓼者莪
二 棠棣之华
三 姐妹年关讨工钱
四 放假就是劳改
五 就业难于高考
六 花萼相辉
七 旧梦未如烟
后 记 编后记 故园凋零父辈老 斯文不断子弟在 (十年砍柴)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药》第116期: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梦——解读《蹉跎坡旧事》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6/ 大历史中“弱者”的力量——评《蹉跎坡旧事》 文/陈新(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评分

重提旧事便是故往,历史的轨迹也在这被称之为故往的过去里呈现,作为过去的历史已然发生便不可更改,但记录历史的真实我们总是可以为之的。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写史都是官家书写,当然他们会根据官家的喜好而作,这“正史”也常常是褒官贬民而十之八九的,而在民...  

评分

本书评分才86个人,看来是小众读物啊。 副标题是“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梦”,从抗战前开始写,一直写到90年代。因为对抗战期间和建国后至78年改革开放这两段时间的真实历史比较感兴趣(中学教科书上的现代史都是改良过的,不可尽信),所以就拜读了下。 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1...

评分

有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据说这话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其实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话中的意味,因为这世上大多数人,真的就配不上他所遭受的苦难。想起这句话是因为最近读到了一本书,书名叫《蹉跎坡旧事——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  

评分

有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据说这话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其实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话中的意味,因为这世上大多数人,真的就配不上他所遭受的苦难。想起这句话是因为最近读到了一本书,书名叫《蹉跎坡旧事——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可惜我家老人不愿意写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它出自乡村底层,替中国社会沉默的大多数发声,较之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回忆与经历,更具有代表性。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它出自乡村底层,替中国社会沉默的大多数发声,较之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回忆与经历,更具有代表性。

评分

像是爷爷奶奶给我讲的故事

评分

沈笔未臻上层,谋篇也可商榷。堪击节者二。本朝官史,模糊其词有之,颠倒是非有之,难得如沈老见微知著,亲历荒诞的真实面目。方言入书,诸如扯根菜,崭劲,驾势,昶及冠前,耳闻口述皆类此,而书写却遵循另外词汇,见到它们书面的样子,有异样的熟悉和久违的陌生,就像故乡女性长辈,叫娭毑,嬢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