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毕业于温州教育学院,曾在中学任教。1999年开始写作,以历史随笔为主,在《书屋》《随笔》《读书》等10余家报刊发表100多万字。文章曾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2002中国年度最佳随笔》《2003中国年度最佳随笔》、《2002年中国随笔年选》、《2003年中国随笔年选》、《2002年杂文精选》、《2003年杂文精选》等。著有《金庸传》、《走近叶公超》、《笔底波澜――百年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等。
本书选取不同年龄、不同倾向并作出了不同选择而各有其重要影响的十四位著名知识分子,包括学者梁漱溟、胡适、宋云彬、夏承焘、浦江清,金融家陈光甫,科学家竺可桢,作家沈从文、胡风、包天笑,出版家张元济,报人徐铸成和诗人革命家柳亚子,作家兼文化工作领导人夏衍,通过他们在1949年的日记、书信、回忆等最能袒露心迹、折射历史的文字与口头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五十五年前那个大变动时代的脉搏,使许多生动的细节、曲折的过程和未曾披露的真相一一呈现在今天读者面前。十四位人物之后还有两篇专文,同样通过私人记录,分别再现了1949年一批知识分子名人应召北上和参加开国大典的情景。
经过作者辛勤搜罗、精心耙梳出来的这些带有非凡生命个体的体温的历史,让我们看到风卷残云的大潮和来之不易的胜利所带来的万千气象与人心所向,看到面临大变革大动荡所引发的欢乐与哀愁、憧憬与彷徨以及艰难的选择与深邃思虑……这是一部可读可信、可圈可点的鲜活之书,也是新世纪学人深入时间隧道,透视历史本来面貌的一次之旅。
书中出现的人物各个都是一时俊杰,知识界翘楚,张元济、包天笑、陈光甫、柳亚子、竺可桢、胡适、梁漱溟、宋云彬、夏承焘、夏衍、胡风、沈从文、浦江清、徐铸成等,虽辗转起伏不定,毕竟各有所遇,但作者无一例外地将这些知识分子与所处遇的年代隔绝对立起来,破费笔墨来...
评分福山说,历史已经终结。先且不论他的判断是否成立,假设历史果真终结,于我们,是好是坏呢?生活在太平盛世当然是幸福的,不用经历生离死别的痛苦,不用承受饥寒交迫的折磨,可这样的生命也许略显轻薄。和平年代里的军人会感慨生不逢时,文人们会轻叹“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
评分书名太浩大了吧,仅仅是14个知识分子的抉择,代表性也不甚强,大多数是留在大陆并拥护新政权的。 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的心境不尽相同,向往、犹豫、排斥、中立。。。 虽然我们仍旧大肆的批判民国,但旧社会却给变幻年代的中国,留下了可观的知识成果。 ...
评分这本书的台湾版名为《抉择: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傅国涌著),选取了如梁漱溟、胡适、竺可桢、柳亚子等十四位著名知识分子,他们在1949年间的日记、信件作为最主要的素材,而一段历史,在鲜活的人的心迹与命运中展开。 最令我感怀的是书中的沈从文,短短...
评分在看完沈从文的篇章时,曾一度有落泪的冲动,胸中似乎犹若大块的淤泥,憋闷,愤懑,很是为他心疼。似乎沈老当时所处的环境,沈老的困境我也一并感受到了。 郭沫若,郭沫若,都是他害的,想想看一位能写出《边城》那样小说的文人怎么可能有什么政治手腕和别人勾心斗角...
资料堆砌
评分历史告诉我们未来。
评分著實一般。
评分回头看看,那些了不起的人物在历史判断的时候,做得是多么地糟糕。
评分入门款吧,有点苦劳的,故纸堆不易翻。有些精彩,有些罗列,用力不一。处理这种材料眼光还算好的。看到胡风的部分,也不知是否算是“故作天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