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史上最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本书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和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面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本书以翔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
阿兰·佩雷菲特,生于1925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学者,法国《费加罗报》编辑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过七任部长,在法国政治界和学术界都颇有影响,属于法国传统上博学多才、思想敏锐、视野广阔的一类知识分子。
本书重要之处在于: 1,重述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行始末,打破了西方人的幻想,之前因为耶稣会修士们的信件和《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中华帝国被描述成世外桃源般的国度(Xanadu),里面的统治者和子民仿佛都是智者贤人。实际上如何呢,观者自知——举个例子说就是那些替马戛...
评分终于读完这本著作,本来想写一写自己对于佩雷菲特点题的“停滞”二字的体会,可是在写之前看了先前的许多评论以后,却又被大部分对这本书的评论所激起,想谈谈对评论的评论。 挑了一个对这本书“失望”的,http://www.douban.com/review/1224002/, 也许有一些代表意义。 读完...
评分我已不再愿听老人的智慧 而宁愿听到老人的愚行 听到老人对不安和狂乱所感受到的恐惧。 ——T.S.艾略特 历史是一剂猛药。 当我在首图阅览室某个隐蔽的书架上偶然找到《停滞的帝国》时并没有想起这点,只是...
评分天朝情结与大国意识 在1793年,法国进行的大革命为世人所瞩目,而同样在这一年发生的另一重要事件却很难吸引历史教材的目光,甚至很少被人们所铭记,它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几乎不会出现,历史教授们口中也不过偶尔说上一句:“马戛尔尼出使清朝”而已。...
评分之前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期待,翻开之后,材料翔实,译文流畅,可读性非常强,虽然篇幅极大,但读起来却并不费力。 然而,细读之下,却总觉得味道不对,思绪难平。 首先是作者反复进行历史等同,让人相当不适应。从逻辑上讲,只有当历史可以不断重复,那么历史才能...
真是傲慢与偏见,时代的悲剧已不可追悔,开放、多元、宽容、革新,非如此无以将老大帝国变为少年中国。国之大势,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以五步十步,尚可遥相呼应,对答通话,若百步千步,则不啻天壤之别,无从谈起,彼口中之上游美景美色,下游之人宁可知乎?
评分看外国人写中国的历史总是感觉怪怪的,从《邓小平时代》到这本书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于历史书籍的谨慎,各种殷实的史料。下一本该看《天朝的崩溃》,无缝对接!
评分马嘎尔尼东游记。欧洲人对中国粉转黑的详细记录。各种小细节有意思,书很厚,略啰嗦。感觉讲这个事情压缩在300页内就够了。
评分很期待女性馆推荐栏里还有什么好书。
评分作者为了突显他手里翔实的史料而写得太罗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