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的帝国

停滞的帝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法] 阿兰·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 )
出品人:
页数:502
译者:王国卿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729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近代史
  • 清史
  • 阿兰·佩雷菲特
  • 清朝
  • 文化
  • 社会
  • 历史
  • 中国
  • 帝国
  • 停滞
  • 社会变迁
  • 制度分析
  • 批判
  • 文化
  • 政治
  • 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史上最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本书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和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面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本书以翔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

作者简介

阿兰·佩雷菲特,生于1925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学者,法国《费加罗报》编辑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过七任部长,在法国政治界和学术界都颇有影响,属于法国传统上博学多才、思想敏锐、视野广阔的一类知识分子。

目录信息

译者的话
前言一次探索的冒险
小引三个时期的见证人(1793年、1816年、1840年)
第一部分 “地球上最强大的民族”向中国驶去(1792年9月—1793年6月)
第一章 启程时的热情(1792年9月26日—10月8日)
第二章 “人类的主人”(1792年10月9日—27日)
第三章 对中国着了迷的欧洲(1792年10月27日—11月30日)
第四章 在英国舰队的保护下(1792年11月30日—1793年1月21日)
第五章 中国味(1793年1月底一6月16日)
第二部分 另一个星球去中国觐见皇帝(1793年6月—9月)
第六章 澳门,衔接两个世界的缓冲地(1793年6月19日—23日)
第七章 避开了广州(1793年6月23日—24日)
第八章 稀奇的怪物(1793年6月26日—7月5日)
第九章 搜罗领航员(1793年7月6日—18日)
第十章 “英国的名声”(1793年7月19日—31日)
第十一章 运送礼品(1793年7月31日—8月5日)
第十二章 “对你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1793年8月5日—7日)
第十三章 礼品还是贡品?(1793年8月8日—10日)
第十四章 沿白河溯流而上(1793年8月11日—16日)
第十五章 一堂磕头课(1793年8月15日)
第十六章 分配住进一座庙宇(1793年8月16日—21日)
第十七章 一座由木结构房屋组成的城市(1793年8月19日—20日)
第十八章 出现乌云(1793年8月16日—21日)
第十九章 路经北京(1793年8月21日)
第二十章 在圆明园边上(1793年8月22日)
第二十一章 和传教士初次见面(1793年8月23日—24日)
第二十二章 科技宫(1793年8月23日—24日)
第二十三章 狼狈不堪的“学者”(1793年8月24日)
笔二十四章 您有统治国家的科学吗?(1793年8月22日—28日)
第二十五章 富丽堂皇的监狱(1793年8月24日—26日)
第二十六章 已变成中国人的欧洲人(1793年8月27日—29日)
第二十七章 一个受他人影响的君主(1793年8月28日J29日)
第二十八章 皇帝的朱笔(1793年8月28日w31日)
第二十九章 谈判不在热河进行(1793年8月31日—9月1日)
第三部分 傲慢对自负在皇帝的庇荫下(1793年9月2日wlO月6日)
第三十章 长城路上(1793年9月2日—5日)
第三十一章 在鞑靼区(1793年9月6日—8日)
第三十二章 礼仪危机(1793年9月8日—9日)
第三十三章 赢啦!(1793年9月10日)
第三十四章 各有各的理(1793年9月10日)
第三十五章 冲击波(1793年9月11日—14日)
第三十六章 觐见那天的早晨(1793年9月14日)
第三十七章 在皇帝脚下(1793年9月14日)
第三十八章 “万树天堂”(1793年9月15日—16日)
第三十九章 鞑靼皇帝(1793年9月17日)
第四十章 但愿庆典仍继续(1793年9月17日—18日)
第四十一章 内宫秘史,床笫隐私
第四十一章 天气转阴(1793年9月19日—25日)
笔四十三章 回到北京(1793年9月2日—30日)
第四十四章 遭难(1793年9月30日—10月2日)
第四十五章 御座上的一卷纸轴(1793年10月3日)
第四十六章 君主给封臣的信(1793年10月3日)
第四十七章 扔人海里的瓶子(1793年10月3日—4日)
第四十八章 “我们像小偷似的离去”(1793年10月5日—7日)
第四部分 真正的使命开始(1793年10月7日—11月11日)
第四十九章 迟到的答复(1793年10月7日—8日)
第五十章 一位文人大学士(1793年10月8日—10日)
第五十一章 天朝文书(1793年10月11日—15日)
第五十二章 劳动和日常生活(1793年10月17日—18日)
第五十三章 “破坏夷船”(1793年10月18日—20日)
第五十四章 “皇上对任何变化都表示怀疑”(1793年10月21日—23日)
第五十五章 无与伦比的邮政(1793年10月20日—24日)
第五十六章 “迫使中国人挨饿”(1793年10月24日—28日)
第五十七章 乾隆发怒(1793年10月28日—11月1日)
第五十八章 用公鸡祭河神的地方(1793年11月2日—6日)
第五十九章 苏州,中国的半个天堂(1793年11月7日)
第六十章 被出卖的未婚妻(1793年11月8日)
第六十一章 黑暗中的微光(1793年11月8日—11日)
第六十二章 “于严切之中,仍寓怀柔”(1793年11月11日—13日)
第五部分 峰回路转,希望复萌(1793年11月—1794年9月)
第六十三章 老传教士的遗嘱(1793年11月9日—10日)
第六十四章 在南方内地(1793年11月14日—17日)
第六十五章 逆来顺受(1793年11月18日—20日)
第六十六章 一段旱路(1793年11月21日—22日)
第六十七章 “我国的造化”(1793年11月15日—72日)
第六十八章 一名官员当众遭受鞭答(1793年11月23日—27日)
第六十九章 旅行者的失望和幸福(1793年11月27日—12月4日)
第七十章 标志进步的火柴(1793年12月4日—6日)
第七十一章 南下广州(1793年12月6日—14日)
第七十二章 那里憎恨洋鬼子(1793年12月15日—18日)
第七十三章 广州(1793年12月19日—23日)
第七十四章 会合(1793年12月24日—1794年1月1日)
第七十五章 与外界联系的修士和奸商(1794年1月1日—8日)
第七十六章 后卫战(1793年12月29日—1794年1月13日)
第七十七章 明天的中国(1794年1月13日—15日)
第七十八章 中国人更兴旺发达……(1794年1月13日—2月1日)
第七十九章 令人吃惊的军事同盟要求
第八十章 处于战争状态的海洋(1794年3月17日—9月6日)
第六部分 马戛尔尼之后的一系列不幸
第八十一章 不再迷恋中国的欧洲(1794年—1816年)
第八十二章 蒂津——丢了脸的使团(1794年—1795年)
第八十三章 戈洛夫金——半途而废的使团(1805年秋)
第八十四章 阿美士德——被驱逐的使团(1816年—1817年)
第八十五章 圣赫勒拿岛上战俘的忠告(1817年6—7月)
第八十六章 鸦片换茶(1817年—1840年)
第八十七章 耀武扬威
第八十八章 内破裂(1850年—1911年)
结束语天文地理音乐钟与景泰蓝
附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重要之处在于: 1,重述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行始末,打破了西方人的幻想,之前因为耶稣会修士们的信件和《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中华帝国被描述成世外桃源般的国度(Xanadu),里面的统治者和子民仿佛都是智者贤人。实际上如何呢,观者自知——举个例子说就是那些替马戛...  

评分

终于读完这本著作,本来想写一写自己对于佩雷菲特点题的“停滞”二字的体会,可是在写之前看了先前的许多评论以后,却又被大部分对这本书的评论所激起,想谈谈对评论的评论。 挑了一个对这本书“失望”的,http://www.douban.com/review/1224002/, 也许有一些代表意义。 读完...  

评分

我已不再愿听老人的智慧 而宁愿听到老人的愚行 听到老人对不安和狂乱所感受到的恐惧。 ——T.S.艾略特 历史是一剂猛药。 当我在首图阅览室某个隐蔽的书架上偶然找到《停滞的帝国》时并没有想起这点,只是...  

评分

天朝情结与大国意识 在1793年,法国进行的大革命为世人所瞩目,而同样在这一年发生的另一重要事件却很难吸引历史教材的目光,甚至很少被人们所铭记,它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几乎不会出现,历史教授们口中也不过偶尔说上一句:“马戛尔尼出使清朝”而已。...  

评分

之前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期待,翻开之后,材料翔实,译文流畅,可读性非常强,虽然篇幅极大,但读起来却并不费力。 然而,细读之下,却总觉得味道不对,思绪难平。 首先是作者反复进行历史等同,让人相当不适应。从逻辑上讲,只有当历史可以不断重复,那么历史才能...  

用户评价

评分

真是傲慢与偏见,时代的悲剧已不可追悔,开放、多元、宽容、革新,非如此无以将老大帝国变为少年中国。国之大势,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以五步十步,尚可遥相呼应,对答通话,若百步千步,则不啻天壤之别,无从谈起,彼口中之上游美景美色,下游之人宁可知乎?

评分

看外国人写中国的历史总是感觉怪怪的,从《邓小平时代》到这本书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于历史书籍的谨慎,各种殷实的史料。下一本该看《天朝的崩溃》,无缝对接!

评分

马嘎尔尼东游记。欧洲人对中国粉转黑的详细记录。各种小细节有意思,书很厚,略啰嗦。感觉讲这个事情压缩在300页内就够了。

评分

很期待女性馆推荐栏里还有什么好书。

评分

作者为了突显他手里翔实的史料而写得太罗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