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琐记

监狱琐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学泰
出品人:
页数:3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52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王学泰
  • 文革
  • 纪实
  • 历史
  • 监狱
  • 中国
  • 散文随笔
  • 监狱生活
  • 纪实文学
  • 社会观察
  • 人性剖析
  • 司法制度
  • 边缘人群
  • 真实故事
  • 法律思考
  • 底层叙事
  • 心灵记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作者作为“现行反革命”狱囚,于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述。它生动细致的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经历各异的这个特殊群体中间,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文革”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实、又具深刻洞察的历史记录。

作者简介

王学泰

1942年生于北京,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文革”中受冲击。1970年至1980年在北京房山县中学工作,1980年调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学术领域是文学史与文化史。

目录信息

小引
一 “复杂”与“故事”
二 我的第一个“监狱”
1 “监狱”的分类
2 山雨欲来
3 我的第一个监狱
三 我的第二个监狱
1 摩托车上间隙
2 半步桥边K字楼
3 “号间门偶向人开”
4 预审、逮捕、审判
5 K字楼的吃
6 K字楼中的日常生活
7 K字楼中的犯人
8 上诉期,地震与悲痛的父亲
四 我的第三个监狱
1 北京第一监狱
2 “文革”末期的监狱
3 初进三中队三小队
4 编写节目
5 三中队其他犯人
6 狱中来了新犯人
五 监狱常事拾零
1 接见
2 在监狱中患病
3 大墙里面看电影
六 平反现场
1 改革的先导——平反冤假错案
2 平反现场
七 北京市高等法院接待站
1 归来
2 市高法接待站
附录一 生活的第一课
附录二 鲜为人知的“反动学生”案
附录三 1963年-1966年的大陆高校清理“反动学生”事件
一 缘起
二 铺开
三 “罪行”
四 处理
五 改正
六 重聚
附录 四野驴顾惟乔
一 独特的1960届
二 好强的、积极的顾惟乔
三 博学的顾惟乔
四 悲惨的顾惟乔
附录五 号子里的战争
——评《号子里的人》
附录六 读者陈建新推荐有关张建旗下落的文章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中记述了很多人的故事,有因为在毛去世后唱歌被抓的,有因为《推背图》被抓的,有因为周朱毛闲谈被抓的,有因为批评党中央被抓的,有因为在57大鸣大放中成立劳动党被抓的,有因为不相信120万斤的亩产量被抓的,等等,其中有几个比较独特,一个是飞虎队的彭嘉衡,一个是顾惟乔...

评分

书中记述了很多人的故事,有因为在毛去世后唱歌被抓的,有因为《推背图》被抓的,有因为周朱毛闲谈被抓的,有因为批评党中央被抓的,有因为在57大鸣大放中成立劳动党被抓的,有因为不相信120万斤的亩产量被抓的,等等,其中有几个比较独特,一个是飞虎队的彭嘉衡,一个是顾惟乔...

评分

初识《监狱琐记》是参加了豆瓣同城上的一个读书会,由王学泰先生和几位嘉宾推介交流。寥寥数日读完此书,手不释卷,或唏嘘,或感慨,或捧腹,或哑然。王先生在展示监狱生活全貌的同时,也刻画了监狱里的芸芸众生,更折射了那个年代整个社会的荒诞。书里记录的虽是苦难,...  

评分

曾听人说,心情不好或者工作低谷的时候可以去三个地方走走——医院、监狱和墓地。 对于医院和墓地,比较常见,在此不论。而之于监狱,则像是处在思维里的想象体,闻而未见。 起先以为王学泰院长的著作是个学究式的概论书籍,后来发现这本书是个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本回忆录。至...  

评分

《监狱琐记》是一本描写“文革”后期监狱生活的书。作者王学泰在1975年3月至1978年10月,因“祸从口出”被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经历了3年牢狱生涯。30多年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监狱琐记》一书,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 《监狱琐记》的特点在于“琐”。它不探究复...  

用户评价

评分

反映中国改革前三十年的社会一些状况和我党的维稳思考的逻辑和手法。 建议有时间看看,真是一本很有意思也有趣的书。

评分

关于1963-1966年批判“反动学生”的史料。

评分

乙未年第21本书。今年到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看的一本回忆录提成的书。强烈推荐!

评分

王学泰老师自己有过牢狱之灾的切身体验,所以写出来的这些看上去充满了荒诞感的故事(而且基本上和虚构无关)也是有血有肉。正如他所说,监狱里关押的并不都是罪大恶极者;而“文革”这一本身就富有荒诞意味的时代更赋予法律真空期内种种有悖正常逻辑的荒诞的进一步蔓延。荒诞出现在小说或戏剧的世界里不可怕,可怕的是荒诞成为真实存在过的历史,而身居荒诞之中的人尚且不能自知。我们这一代人大抵已很难想象三四十年前的中国社会究竟能荒诞到什么程度,所以很有必要多看这样的书,勿再重蹈愚昧的覆辙。

评分

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如果与别人说话就是行动,那么言论和行动还有没有区别?” 对方答道,”你自己与自己说,别人没听到,才是言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