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516页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供职于《北京青年报》。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纪实》推动了国内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我发现,只要进入体制内生活,我的关注点便不由自主的转向。一向连新闻联播都看不懂的人,在2009年间才读懂了《1984》,以及《古拉格群岛》。在内心深处对这种体制下人的心灵扭曲和际遇离奇感到激愤,一方面又因为生存的被迫,在这夹缝中找不到该何去何从的道路。而在文革中的...
评分 评分 评分朱健国在某文章骂了巴金和《收获》,巴金何许人?文学界的庞然大物啊,《收获》何种刊物?纯文学刊物中的代表刊物呵!朱健国胆子好大,脾气好大! 在此我先揭露一下朱的老底,俺从草原部落黑马文丛发现此名字,书中介绍他生于伯牙子期相会的汉阳琴台之郊,他的《不与...
评分今天开始阅读陈徒手先生的《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看了前两章,分别记叙的是红学研究学者俞平伯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手笔沈从文在1949年以后的生存状态。其中第二章午门城楼上的沈从文给我的震动很大。其实很久以来都感慨,虽然不得不承认沈从文先生在...
58年沙汀给邵荃麟的信里,就有“韩梅梅”了。口述和史料占比太大,作者努力保持客观中立,偶有情绪,但组织材料时有滞重,时间线索偶尔错乱,前后不搭。读过《故国人民有所思》后,大概就不会再读了。
评分看这本书你会发现,所谓知识分子的骨气就是个屁。那些揭发、内斗、谄媚……只能用斯文扫地来形容。尽管作者已经很克制甚至很春秋笔法,但文人如狗四个字,却浮现在书的每一页。掩卷长叹:极权之下无完卵,但文人堕落起来,实在是令人恶心。
评分拼接各种资料而成,读沈从文部分我甚至流泪了。文革可以说是对现在人影响最深远的中国历史,它弄死了中国最后的大家,留给中国人民运动的疯狂和漫长的懦弱。恐惧着这样的历史会不会重演,恐惧着生活在违心的附和假大空、渺小个人只能随波逐流的恐惧中。但转念一下,这些被迫害的知识分子不是最惨的人。他们至少曾经知道过对与错,有过对文学的热爱,对孤寂的人生有所思。像我外婆和我妈这样的农民,满足于物质比旧社会的提高,念着人民公社时期人人都穷的平等、毛主席江山青山绿水的好时光,却不知到现在家人为了点钱闹翻,膝下无人尽孝道,归根结底是为什么。
评分这本写的真好!
评分午门城下的沈从文一章,写范曾的面目之丑恶,不着一个恶字,却让人心惊胆战,感慨世态炎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