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对照,做个摘录。中文部分摘自本书,没有核对原始资料;英文部分摘自张佩瑶所编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Volume 1) (2014)。 1. 【五失本,三不易 five instances of losing the source and three instances of difficulties】 译胡为秦,有...
评分为方便对照,做个摘录。中文部分摘自本书,没有核对原始资料;英文部分摘自张佩瑶所编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Volume 1) (2014)。 1. 【五失本,三不易 five instances of losing the source and three instances of difficulties】 译胡为秦,有...
评分为方便对照,做个摘录。中文部分摘自本书,没有核对原始资料;英文部分摘自张佩瑶所编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Volume 1) (2014)。 1. 【五失本,三不易 five instances of losing the source and three instances of difficulties】 译胡为秦,有...
评分为方便对照,做个摘录。中文部分摘自本书,没有核对原始资料;英文部分摘自张佩瑶所编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Volume 1) (2014)。 1. 【五失本,三不易 five instances of losing the source and three instances of difficulties】 译胡为秦,有...
评分为方便对照,做个摘录。中文部分摘自本书,没有核对原始资料;英文部分摘自张佩瑶所编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Volume 1) (2014)。 1. 【五失本,三不易 five instances of losing the source and three instances of difficulties】 译胡为秦,有...
毕竟有筚路蓝缕之功,但是收录标准值得商榷:梁鲁论战只收鲁迅不收梁实秋,1949年以后的文章同质性太强,连单纯的文本赏析也收进来了,且这一时期的“文论”与“研究与资料”两部分收录的文章没有实质区别,很难说能称之为“研究”。 有闲心慢慢看下来还是有意思——五四时期的观点碰撞,同一个人的翻译思想变迁。总体来讲,近代以来谈翻译很难跳出信达雅、直译与意译的框架(今世亦然),林纾严复被反复“鞭尸”,但绝大多数讨论都没能避免anachronism的陷阱,故文章虽多,讨论的概念虽大同小异,论者的思维却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倒像是自说自话了= =在这个意义上,沈苏儒的《论“信、达、雅”》就显得犹为难得,清醒而不盲从。 因手中只有1984年的初版,就先将就看了,等返校后有机会去翻翻09年的修订版。
评分80大洋复印的窝槽……
评分80大洋复印的窝槽……
评分都是原文 挺好的
评分古代和近代部分,鲁迅和梁实秋的口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