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命运(珍藏版)》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中国文化的命运(珍藏版)》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书很好,内容也很不错,代表着当时对于中西文化冲突下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忧虑,但是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感觉有点南辕北辙,同时如果能有人写一篇序就更好了。
评分这本书,连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我反复读了三遍。 二位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社会、制度的大家,见识有太多共通之处。 梁老在我心中为现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士”。 此书修正了我从现代社会的浮躁中得来的许多歪理邪说。 东方之于西方,原来梁老在那时已经说得如此清晰,对...
评分【梁的好书,我的烂文章】 我们很急。 我们时常“快进”,我们喜欢“刷新”,我们赶公车赶火车赶飞机,赶着恋爱赶着结婚赶着生子,我们是最不耐烦的人。同时,我们又表现的十分耐心,因欲求不满而耐心等待,焦躁不安却又心安理得。这是什么毛病?若柏杨仍在,他也会直言不讳道...
评分中国文化的命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命运》一书中深入解析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书中三分之二为未曾公开的遗稿,时隔70年之后首次呈现给读者,是理解中国和...
评分国内的生活总是热火朝天,让人难有闲暇喘息的机会。这个繁忙倒并不一定是工作的原因--想想看,看着窗外热闹的摊贩,鼎沸的人流,要静享一点孤独的时光,是需要比在客居英国的时候大得多的定力的。所以我也就并不对自己苛责,想玩就玩吧,反正也不过是一小段的假期,放纵一下并...
几十年前的见解,如今来看,依然真知灼见光芒万丈。
评分私以为梁先生把准了中国文化的脉。
评分不能说三分之二是新的,有些内容确实读来耳目一新。“怕不见得是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底罢?相反地,或者倒是由上层建筑影响于经济,影响生产”,与韦伯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亚洲社会的经济停顿,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一是历久不变的社会,二是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与西方的社会相比,中国是以家族为本位,以伦理组织社会,西洋以个人为本位,注重团体生活。中国如果不在近代与西方的文明接触,不败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他的文化断然不会转向,亦不会产生科学民主。而近代亡国灭种的危机下,连中国文化也落败了。于是,在这种语境中,梁漱溟思考中国文化的命运,肯定儒家乐观的生命哲学,推出人生向上,自觉实践他看到的理,又一种精神,谓之“伦理情谊”,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团体精神是中国人所缺乏的,所谓发挥中国的长处吸收外国的长处。
评分出差在机场买的。买之前以为会看不懂,特意多翻了几页,感觉还不错,毅然决定拿下。是梁漱溟先生早期发表的一些作品集,多数观点放在当下都不过时
评分差不多就是《中国文化要义》的摘录和部分手稿的汇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