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命运

中国文化的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页数:197
译者:
出版时间:2013-5
价格:3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63915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梁漱溟
  • 中国文化
  • 中国研究
  • 社会学
  • 中国人
  • 文化
  • 中国
  • 儒学
  • 中国文化
  • 文化史
  • 历史
  • 哲学
  • 社会
  • 文明
  • 传统文化
  • 文化反思
  • 中国历史
  • 文化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文化的命运(珍藏版)》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中国文化的命运(珍藏版)》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信息

代序 “注意中国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代序) 梁培宽
第一辑 中国文化的命运
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二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四 中国人则怎样
五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六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七 宗教在中国
八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九 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十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十一 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十二 中国文化五大病
十三 中华民族是人类一奇迹
第二辑 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
一 社会构造是文化的骨干
二 近代西洋社会生活
三 最近潮流之转换
四 对照来看中国社会
五 试解释其所以然
六 文化之形成和变迁
七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八 希腊罗马古代社会
九 基督教的精神
十 集团生活之血底锻炼
十一 欧洲中世社会
十二 基尔特制度
十三 城市自主
十四 何谓集团生活
十五 中国之缺乏于此
十六 中国民族性的缺点
十七 中西社会构造不同
十八 伦理本位底社会
十九 职业分途底社会
二十 伦理本位与职业分途
二十一 人生态度之特点
二十二 最大之偏失
二十三 人生第二态度
第三辑 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
一、中西文化长短之比较
二、西洋文化的长处在人对物
三、何谓民主
四、中国人究竟缺乏什么
五、西洋人团体生活之发展及转变
六、今天世界文化之三大类型
七、中国何故无民主
八、世界今后文化之新趋势
九、中国民族精神两特点
十、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
十一、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很好,内容也很不错,代表着当时对于中西文化冲突下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忧虑,但是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感觉有点南辕北辙,同时如果能有人写一篇序就更好了。  

评分

梁先生自称“问题中人”,他的一生精力全在于求解两大问题:“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和“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而中国文化又是与这两大问题息息相关,其重要性可谓是“中国问题”的源头。解释东方文化也就成了梁先生的一大重任。 前天刚听完霍桂桓讲人文学术书籍的读法...  

评分

这本书,连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我反复读了三遍。 二位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社会、制度的大家,见识有太多共通之处。 梁老在我心中为现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士”。 此书修正了我从现代社会的浮躁中得来的许多歪理邪说。 东方之于西方,原来梁老在那时已经说得如此清晰,对...  

评分

书很好,内容也很不错,代表着当时对于中西文化冲突下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忧虑,但是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感觉有点南辕北辙,同时如果能有人写一篇序就更好了。  

评分

文/吴情 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后发现代化进程。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开始探索,最末以甲午北洋水师的惨败为标志告终;改革派则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推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百日之后亦临破产,除京师大学堂外,成果几近荡然无...  

用户评价

评分

既是文化研究,也是历史研究,更是社会研究。客观,通透且睿智。愿保持“向上”的精神。

评分

不能说三分之二是新的,有些内容确实读来耳目一新。“怕不见得是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底罢?相反地,或者倒是由上层建筑影响于经济,影响生产”,与韦伯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亚洲社会的经济停顿,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一是历久不变的社会,二是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与西方的社会相比,中国是以家族为本位,以伦理组织社会,西洋以个人为本位,注重团体生活。中国如果不在近代与西方的文明接触,不败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他的文化断然不会转向,亦不会产生科学民主。而近代亡国灭种的危机下,连中国文化也落败了。于是,在这种语境中,梁漱溟思考中国文化的命运,肯定儒家乐观的生命哲学,推出人生向上,自觉实践他看到的理,又一种精神,谓之“伦理情谊”,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团体精神是中国人所缺乏的,所谓发挥中国的长处吸收外国的长处。

评分

大师之作

评分

差不多就是《中国文化要义》的摘录和部分手稿的汇编。

评分

恕我孤陋寡闻,中国学者在民国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相当自信的,看到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但并不觉得低一等。而现在的教育给我们文化不自信,应该推广文化自信心的教育和倡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