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
总体来说,略低于预期,但还是很好的论著。书名源自1963年在山西宝出土的何尊铭文,本义是指周王命何姓诸侯在地理居中的洛阳修宫殿,这是“中国”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此后词义不断演变,最终成为这个古老国家的名称。作者全书围绕“什么是中国”“中国这个意识是怎么形成...
评分简单说说上周读的葛兆光先生《宅兹中国》一书。 这本书虽然2012年才出版,但其中的文章大都是在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写成的,作者将其勒为一编,整合为一个关乎“宅”问题的书,并非随意结集,而是有着特定的意图。 “宅兹中国”这个题目取得相当准确,作者说...
评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宋代当时的“边界”究竟具有怎样的概念内涵,而宋代之前和宋代之后的“边界”的意义又是如何呢? 我们如今对“边界”(以及更广义上的“边疆”)的认识往往交织着历史学的视角以及西来的法学的视角,不大容易厘清。
评分简单说说上周读的葛兆光先生《宅兹中国》一书。 这本书虽然2012年才出版,但其中的文章大都是在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写成的,作者将其勒为一编,整合为一个关乎“宅”问题的书,并非随意结集,而是有着特定的意图。 “宅兹中国”这个题目取得相当准确,作者说...
评分本札所记大体出自于《宅兹中国》第七章“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而本章之旨据本书作者葛兆光篇前交代:将从19、20世纪之交,即中国的晚清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大正之间中国、日本的学术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当自我中心的天下主义在宋代遭遇挫折而转向自我中心的民族主义之后,某种意义上对“中国”这一概念的诠释才刚刚开始。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这一过程,并利用古地图的研究,以及西域和东海的相关研究来反照自身,对理解亚洲和中国历史的方法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批评,并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答案到底在哪里?唯有接着探索。
评分一本“伪专著”,其实是发表过的论文集,起个书名,加个前言后序,跟李泽厚的思想史系列一样。真是为葛兆光惋惜,以他对于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理解和学术水平,若是潜心研究这个专题几年,多加材料,花多一点时间写,是可以成为一部《想象的共同体》那样的专著的。此书虽然在大陆同类著述里算是佼佼,可惜内容不统一,零碎感严重,读到后来明显感觉后劲不足,难道是为了凑论文数不得已而为之?
评分一开始便把焦虑摆的非常清楚,现代西方各种中国研究(非限于区域研究)对中国在各个意义上的解构。这种焦虑也是我经常遭遇的,尤其读想象的共同体时始终觉得不切肤的地方,中国的国族和欧洲与日本都并无太多相似处。葛的这本和想象异域,通过看与被看,中国对异域的想象和在和异域交往过程中不断被塑造的中国,是个非常有趣的角度,以宋这个内忧外患的朝代为重要的时间点,也很有说服力。最精彩的是对地图的解说那一章。
评分我觉得那几篇专题论文其实挺水的,不过对“东洋学”和“从周边看中国”的学术前瞻性思考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我觉得那几篇专题论文其实挺水的,不过对“东洋学”和“从周边看中国”的学术前瞻性思考非常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