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

宅兹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葛兆光
出品人:
页数:33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2-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7764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葛兆光 
  • 思想史 
  • 中国 
  • 文化 
  • 学术史 
  • 觀念史 
  • 学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札所记大体出自于《宅兹中国》第七章“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而本章之旨据本书作者葛兆光篇前交代:将从19、20世纪之交,即中国的晚清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大正之间中国、日本的学术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评分

葛兆光认为,与欧洲历史不同的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是决定后现代历史学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思路与论据不适用于中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研究的根本原因。与欧洲不同,中国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间的历史趋向是从中心向边缘;由于强大的异族国家的挤压,中国近世民族国家形成于宋代,与近代...  

评分

开源与预流 ——读《宅兹中国》随札 葛兆光先生的书向是很有启发性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文史领域的驽钝后学,我常常会想,葛先生何以会有如此多的开创性的想法呢?记得本科时常和同学谈论葛先生及其思想史的写法以及其他的各种创见,真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二三年之...  

评分

葛兆光说古代中国以文化认同我深以为然,然对其论述宋代中国出现疆域意识论证中国民族国家形成不同于西方却有不同看法 所谓民族国家,首先发端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其趋向有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体现在以国民意识取代臣民,以国民权力取代国王和贵族...  

评分

葛兆光认为,与欧洲历史不同的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是决定后现代历史学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思路与论据不适用于中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研究的根本原因。与欧洲不同,中国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间的历史趋向是从中心向边缘;由于强大的异族国家的挤压,中国近世民族国家形成于宋代,与近代...  

用户评价

评分

在现代性笼罩下,即使曾经存在的现象如边界也会被赋予新的现代含义。作者试图将中国古今之变后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等单独拎出来,以免观念上的“历史中国”被各种新潮理论瓜分,从而动摇“现实中国”的“历史合法性”。如今很多人看来,天下以“民主”为礼乐,中国再次被夷狄之。而作者一片苦心已说明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评分

自宋以降敘述詳細,若之前的歷史資料能完善,則功德無量。至於“國族”概念論疏恐怕這才是開始,遠未窮盡,其關乎“國族”概念成立的隱性前提預設條件仍然需要補充論證。另,補充參考資料:汪暉《亞洲想象的政治》與《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厄内斯特·蓋爾納《民族與民族主義》、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列寧《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卡爾·施米特《政治的概念》、野村浩一《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孫衛國《多重的視野與多面的歷史》、林同奇《「民族」、「民族國家」、「民族主義」的雙重含義──從葛兆光的〈重建「中國」的歷史論述〉談起》。此书有些篇章已经在作者发表的其他论著里有过陈述。【《二十一世纪》上曾登多篇相关书评:张隆溪、丘慧芬、姚新勇】

评分

葛的难得是气度,用了许多篇幅把自己未必赞同的他人观点写清楚,这不仅仅是学术规范。遗憾他对自己观点的论证看起来更像是文献的堆积,而不是逻辑的递进。本书绪论基本说完了全部的话,其他都是材料罢了。

评分

在现代性笼罩下,即使曾经存在的现象如边界也会被赋予新的现代含义。作者试图将中国古今之变后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等单独拎出来,以免观念上的“历史中国”被各种新潮理论瓜分,从而动摇“现实中国”的“历史合法性”。如今很多人看来,天下以“民主”为礼乐,中国再次被夷狄之。而作者一片苦心已说明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评分

自宋以降敘述詳細,若之前的歷史資料能完善,則功德無量。至於“國族”概念論疏恐怕這才是開始,遠未窮盡,其關乎“國族”概念成立的隱性前提預設條件仍然需要補充論證。另,補充參考資料:汪暉《亞洲想象的政治》與《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厄内斯特·蓋爾納《民族與民族主義》、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列寧《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卡爾·施米特《政治的概念》、野村浩一《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孫衛國《多重的視野與多面的歷史》、林同奇《「民族」、「民族國家」、「民族主義」的雙重含義──從葛兆光的〈重建「中國」的歷史論述〉談起》。此书有些篇章已经在作者发表的其他论著里有过陈述。【《二十一世纪》上曾登多篇相关书评:张隆溪、丘慧芬、姚新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