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一本《台湾味道》一样,焦桐继续通过其饮食散文来表现台湾文化的性格,从食物入手探讨台湾庶民文化的历史与记忆。从路边摊到餐馆,从九层塔到小米酒,台湾人有着交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混血肚皮,有着杂糅四海、包罗并蓄的好胃口。
麻油鸡、焢肉饭、烧肉粽、小米酒、竹筒饭、清粥小菜……焦桐以四十余种食物的名称作为关键词,与读者分享其背后的文化意涵,讲述台湾的集体记忆,带领读者一起通过味蕾来体会台湾特有的气息。
焦桐,台湾《饮食》杂志创办人,“二鱼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56年生于台湾高雄市,曾习戏剧,喜诗歌,著有《蕨草》、《咆哮都市》、《完全壮阳食谱》、《台湾味道》、《暴食江湖》等诗歌散文集二十余种,编有《台湾饮食文选》、《星级名厨的料理秘诀》等。任台湾“年度餐馆评鉴”专家团召集人,曾策划主持过“随园晚宴”、“印象主义晚宴”、“文学宴”等多种主题宴会,酷爱美食,认为享受美食是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学体验。
“螺王”醬油,它用黑豆為原料,煮熟後放在竹盤上風乾七天,讓自然產生的曲菌完美成熟,再滌去外皮的菌絲,消除霉味。洗滌後的黑豆加鹽放入甕中,封甕,日曝120天以上,當黑豆自然發酵、分解後,取出壓榨,再蒸煮調味,殺菌裝瓶。——「醬油膏」 以上,來自焦桐先生的「台灣味...
评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终于明白或者说归纳出国人写饮食书的套路了。不外就是先抛出某样食物,然后就开始细数做这样食物需要多好多好的料,做的时候要如何如何精工细作,再顺便鄙视一下那些已经走现代化流程的做法,最后炫耀一把自己如何如何会吃,吃什么什么食物只去什么什...
评分前两年风靡世界的3D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虽然出身好莱坞,但是里面富含浓浓的中国元素,动画片里面有好多极具内涵意义的动物出现,这些动物自身都有着非常典型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唯独熊猫的干爹——做面条的鸭爸爸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典型,于是很多人在不断揣测动画...
评分在准备台湾自由行,看过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欧阳应霁的《味道台北》,感觉最实用也最对口味的还是这本《台湾味道》。 以每种小吃为一章节,介绍它的来历、做法、口味等,并推荐相应餐厅,这种结构较之前二者的以餐厅为序,更为实用。另,这本书没有杂乱铺陈的照片,有...
评分以食物为线索,每一篇散文都有一种台湾特色美食,写的并不多美味,但有的是那份情怀。 是为了台湾自由行看的,短小精悍,很快看完。
读食物一类书籍总不如视频来的生动鲜活。
评分整理最近要读的书,读过而未记录的补登一下
评分类似于台湾味道
评分类似于台湾味道
评分这些店不知道还存不存在,不过也没有特意要寻去品尝的想法,看看,知道就好了。配图有些和文章不搭,不知道是编辑不用心还是故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