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1964-),本名吉本真秀子,生于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毕业。毕业后一度在餐厅当服务员。1987年以《厨房》获海燕新人文学奖,次年再度以《厨房》获泉镜花文学奖,后陆续获山本周五郎奖、紫式部奖等文学大奖。1993年获意大利SCANO奖。作品畅销,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受世界各地读者关注,掀起“芭娜娜热”。
吉本芭娜娜阿根廷之旅归来后的作品。首次以异国风情为利器,突破了她原有的淡雅风格 。小说里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南美风情和感官刺激,催发7位旅行者一吐隐秘已久的 不伦之恋,还有那令人心头作痛的家族羁绊。南美这块奔放粗犷而又色彩鲜明的土地,在她的笔下,与时间的无声流逝有了微妙的对比。
芭娜娜写南美,印象中南美的奔放迷离却也变成暗涌似的——曾经危险,终至平安。 芭娜娜的优点与弱点就是她的少女感,永远纤细,敏感,温和,还带着一点懵懂。她写不伦,写性,写种种人世间的非常态,却都能因为那独特的少女感而变得波澜不惊。 看这本书的时候同时在看严歌苓...
评分这一次同时出版吉本芭娜娜的三本书:<哀愁的预感>、<无情/厄运>和<不伦与南美>。三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喜欢。其中<不伦与南美>是作者第三次去阿根廷旅行时的灵感,并且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思写入小说”。吉本芭娜娜在后记里详细解释小说中的情节哪些是真实见闻,哪些是虚构...
评分这一次同时出版吉本芭娜娜的三本书:<哀愁的预感>、<无情/厄运>和<不伦与南美>。三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喜欢。其中<不伦与南美>是作者第三次去阿根廷旅行时的灵感,并且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思写入小说”。吉本芭娜娜在后记里详细解释小说中的情节哪些是真实见闻,哪些是虚构...
评分这是我第一次看吉本芭娜娜的书。 相比春树那么明显的个人风格,我觉得吉本芭娜娜的语言不那么具有侵略性,这和她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温和,健康。 并不算特别出色,因为我对书本的最终要求永远是语言背后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她并没有强调这一块,她更像一个知心姐姐教导你...
这书是芭娜娜阿根廷旅行时获得的灵感,7个小故事都和热情的南美有关,不伦之恋的微甜苦涩,再加上生死的思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滋味。一些哀愁撞击上了南美的热情,成了芭娜娜特有的暖色调。7个故事不是特别有故事性,只是一些旅行的片段,但是却看到了7个人生。
评分伤痕系文学
评分喜爱插图,因此一副副或临或摹。文笔清淡,着力轻巧,有丝日本韵味吧。我还真想去南美。
评分不喜欢这种所谓“流淌着迷惘、忧郁和哀愁”的文字;阅读场所:九号线+四号线+六号线+家
评分拜托,南美简直是道具。。还是日本,日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