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老北京

再会,老北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迈克尔·麦尔
出品人:
页数:392
译者:何雨珈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61197
丛书系列:译文纪实
图书标签:
  • 纪实
  • 北京
  • 老北京
  • 迈克尔·麦尔
  • 社会观察
  • 城市史
  • 城市
  • 记录
  • 老北京
  • 胡同
  • 北京风情
  • 民国历史
  • 旧时光
  • 城市记忆
  • 民俗文化
  • 生活日常
  • 传统建筑
  • 历史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作者简介

迈克尔•麦尔 Michael Meyer

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媒体上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得多个写作奖项,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奖、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怀廷奖和洛克菲勒•白拉及尔奖。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其作品有《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走过大前门
第二章 叫我梅老师
第三章 Mocky与我
第四章“告别危房”
第五章 寒冬降临
第六章 拆之简史一: 燕都旧迹
第七章 《北京晚报》
第八章 幸福城中好时光
第九章 把感觉留住
第十章 春天
第十一章 拆之简史二: 皇城兴衰
第十二章 “去贫化”的贫民窟
第十三章 抢救老街
第十四章 夏日大回收
第十五章 过去时与将来时
第十六章 拆之简史三: 民国首都的现代化之路
第十七章 朱老师: 树的记忆
第十八章 “他有病了你不给他治,是你的责任”
第十九章 老寡妇的故事
第二十章 拆之简史四:“毛泽东时代”北京的工业浪潮
第二十一章 回音壁
后记 新北京,新奥运
致谢
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一封写给老北京的忧伤情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以飞快的速度看完了这本将近400页的书,只是因为很多篇章实在不忍看,只好飞快略过。以前看何伟的《江城》、《寻路中国》也好,张彤禾的《打工女孩》也好,毕竟是处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了解”、“猎奇”的心理去看,并未走心。但这本书不一样,没看一页,心都在滴血,...  

评分

梅英东(迈克尔•麦尔)的《再会,老北京》甫一出版就避免不了会被人拿来与何伟(彼德•梅斯勒)的《江城》进行比较,因为同样是老外写中国,又同样出在同一家出版社的同一书系下,况且两人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为1995年美国“和平队”的志愿者,也颇有交集。既...  

评分

作为一个生在四九城,长在二环边的北京人来说,麦克尔.迈尔的这本《再会,老北京》,目前为止是我见过的对于北京的风土人情描写的最接近真实的一本书。从大栅栏的胡同生活切入,历经了奥运时期大栅栏拆迁与重建,对北京建设不褒也不贬,就如作者所说的“用一只脚在里,一只脚在...  

评分

书看完了,算是第一篇书评吧,回答几个问题 1。台版和简体版都是一个人翻译的,不存在台版翻译的好的问题,出版时间也是同步,没有先后,不相信的可以去亚马逊买英文版 2。简体版有删减,但是译者已经说了会放出来,简体版36元,台版480新台币,大约100元人民币,算上删...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喜欢这本书。推荐大家来读。

评分

很喜欢这本书。推荐大家来读。

评分

我觉得比何伟写得好。虽然美国的非虚构写作像是量产的三明治,但是馅料不同吸引的人就不同吧。

评分

看完很想去胡同里好好逛逛,虽然它已经面目全非。其实我几乎没有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过北京这座城市,不然之前的写作里应该能多一点东西……读这类作品,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从熟悉的事物里重新获得一种陌生感。比如作者在写到自己在胡同里租住的房子时说,“这间屋子从19世纪跨越到了21世纪,我们没有厕所,却已经联了网。”我也住过这样的屋子,但绝对想不到这样的角度……不满意的地方是,虽然作者去了河内,巴黎,琅勃拉邦等地方,以求与北京的老城改造对比,但所得的资料似乎都没有太多“现场感”。整体上没有《东北游记》生动,但还是很值得一读。

评分

虽然难免有一些对发展中国家的俯视姿态,但作为一名局外人,迈克尔·麦尔的这本书已经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客观和真实。这本书主题类似王军的《城记》,但比《城记》更富细节,更生动,也更接地气。最为难得的是,他没有一昧从文化遗产保护立场对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一边倒的批判,而是把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把居民保留旧有生活习惯和改善居住条件的两难境地真实反映出来,实为难能可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