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奧威爾原名埃裏剋阿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於印度。 1907年他舉傢遷迴到英格蘭。1917年,他進入伊頓公學。1921年後來到緬甸加入Indianimperial Police,1928年辭職。隨後的日子裏他貧病交加,此間他當過教師、書店店員,直到1940年,他成為New English Weekly 的小說評論員,他纔有瞭穩定的收入養傢糊口。1936年間,他訪問瞭蘭開夏郡和約剋郡,1936年底,他來到西班牙參加西班牙內戰,其間他受傷。二戰期間(1940-1943),他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並在此間寫瞭大量政治和文學評論。1945年起他成為Observer的戰地記者和Machester 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 1945年,他齣版瞭《動物農場》,1949年齣版瞭《1984》。奧威爾患有肺結核,於1950年死去。
這部生動真實、引人迴味的小說講述瞭一幫英國人的故事。在大英殖民統治日薄西山之際的緬甸,他們相聚在歐洲人俱樂部,整日飲酒,以排遣內心那無法言說的寂寞。其中有一位約翰·弗洛裏,他內心柔弱,深知英國統治毫無意義可言,可又缺乏足夠的堅毅,不敢為自己的印度朋友維拉斯瓦米醫生爭取進入白人俱樂部的資格。而沒有會員資格以及由此帶來的聲譽保護自己,醫生所擁有的一切,將會毀於一名地方治安官無恥捏造的誹謗之辭。
弗洛裏無意中愛上一個新來的英國女孩兒,令事態更趨復雜。他必須有勇氣作齣正確的舉動,不止為瞭朋友,也為瞭自己的良心。
文图 / 左叔 于我而言,《缅甸岁月》有一个非常艰涩的开场,好在我最后坚持了下来,慢慢地进了小说的情境,能够抓住我的作者对于是人的孤独感描写和把握,就是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当然,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这一本《缅甸岁月》主题并不只有这些,隔了快一个世...
評分14年的夏天我在缅甸呆了24天,从仰光一路北上,游览了几乎主要的城市和景点。我深爱这个国家,在这里的每一天深刻的感受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至今繁盛不衰,亦没有突兀而显著的断带。 奥威尔笔下的缅甸,虽然与今时隔百年,但是书中描写的景物依旧,甚至于看到作者描写言...
評分关于缅甸这个邻国,我知道得并不多。电影方面只看过吕克贝松那部讲述昂山素季,在豆瓣上永远也找不到的《the lady》。还有一本加拿大漫画家的书《Chroniques birmanes》(也可以翻成缅甸岁月,哈)。看过那篇讲述 Myanmar和 Burma区别文章的朋友,一定看出来,那位加拿大画家选...
評分1.【历史的重复性】 由20世纪至21世纪,世界次序虽发生了变化(亚洲的中国在国际排名上上升到了可与西方国家分庭抗礼的位置),但,从殖民者/外方掠夺者的角度来看,东南亚的食物链特征仍为改变。 百年之前的20世纪初,白人(英国人)可为了名贵的柚木,派遣英人驻扎东南亚偏远...
沒有勇氣承認所愛之人並非自己眼中那個幻象。一種常見悲劇。
评分沒想到奧威爾除瞭寫政治小說齣色,寫這種異域風情的冒險小說也是得心應手!懸念迭生,讀來不忍釋捲。每個人物的個性各不相同,躍然於紙上栩栩如生。為男主角沉溺於孤獨的命運而嘆息。
评分相較於小說情節,書中描寫的東南亞風情更引人入勝,印象最深的是一段關於集市的描寫,感覺簡直都要聞到集市特有的氣息瞭
评分好多人說這個小說最多算得上二流,我老是喜歡二流小說。喬治奧威爾在這本書裏對氣味、聲音、顔色、溫度、氣候、植物簡直是放開瞭寫,這些東西是傳統東方,或者說是一些不夠發達的東方國度的專屬特性,有瞭這些纔是東方夢啊。這本書奧威爾傾注瞭太多感情和態度,也就不那麼注意節奏,但很欣賞他對東方的赤子之心和西方文明的憂慮乃至厭惡。
评分特彆喜歡第五章從弗洛裏的視角描述的緬甸,離開緬甸的飛機上正好讀著那幾百字,它們和我對緬甸的感受,簡直一模一樣,天呐,這已經過去將近一百年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