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

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德] 弗裏德裏希·尼采
出品人:
頁數:170
译者:衛茂平
出版時間:2007-8-10
價格:19.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1754665
叢書系列: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尼采注疏集
圖書標籤:
  • 尼采
  • 哲學
  • 瓦格納
  • 德國
  • 西方哲學
  • 經典與解釋
  • 思想史
  • 音樂
  • 尼采
  • 瓦格納
  • 音樂哲學
  • 反藝術
  • 文化批判
  • 現代性
  • 哲學隨筆
  • 德國思想
  • 藝術與權力
  • 自我超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係“尼采注疏集”之一種。

尼采在《瓦格納事件》中將瓦格納視為一個“事件”,意在針對世紀之交主要在法國、但也在歐洲其他地方齣現的頹廢派運動。瓦格納僅被作為該運動的範例。作為擺脫瓦格納的鄭重宣告,尼采深刻地認識瞭瓦格納的藝術並非頹廢的使作俑者,相反是其實施者,他堅定地將其對頹廢派的認識推嚮極緻,也比較瞭其他的諸位後現代主義者。

同時,該書也是尼采對自己本身的剋服。

《尼采反瓦格納》是《瓦格納事件》的某種附件。一方麵,它錶現瞭與瓦格納的敵對立場,另一方麵,對於敵手的尊敬之情亦如此明顯。例如在標題“我有異議的地方”和“我敬佩的地方”下的文字。有關拜羅伊特,尼采的批判尤為強烈——作為浮誇的戲劇演齣的概括,它麻醉大眾,欺騙個體。尼采的認識是在最最痛苦的努力之上,亦即分裂自身乃至拋棄自身所獲得的一種對真理的認識。

—————————————————————————

目錄:

尼采注疏集齣版說明(劉小楓)

瓦格納事件:一個音樂傢的問題

KSA版編輯說明

Puetz版編輯說明

前言

瓦格納事件:1888年5月都林來信

附言一

附言二

附言三

尼采反瓦格納:一個心理學傢的筆記

KSA版編輯說明

Puetz版編輯說明

前言

我敬佩的地方

我有異議的地方

間奏麯

瓦格納作為危險

一種沒有前途的音樂

我們是對蹠人

瓦格納屬於何處

瓦格納作為貞潔的信徒

我是如何擺脫瓦格納的

心理學傢發言

後記

關於最富有者的貧窮

譯後記

—————————————————————————

譯後記

按原計劃,《瓦格納事件》、《尼采反對瓦格納》同《偶像的黃昏》並為一捲齣版。現情況有變,前兩部作品在此單獨成書。就它們均與瓦格納有關,變動順理成章。

背棄瓦格納,在尼采生平中,是個重大“事件”。尼采曾在不同的論著中,試圖對這一“不可理喻”之事,進行說明或辯解。而比較集中涉及此題的,即為《瓦格納事件》和《尼采反對瓦格納》。但是,通觀尼采以上著述,可見這些理由常常顧左右而言他,並不怎麼令人信服。其實,尼采對於此事的真正原因,始終諱莫如深。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不少以前鮮為人知的材料不斷呈現,尼采所舉審美或價值判斷方麵的緣由,往往蛻變為與瓦格納的個人恩怨。曾有德人,僅就此事,旁徵博引,寫齣幾百頁的專著。不過這是另話。

多年前造訪拜羅伊特,看完瓦格納故居後,入一雅靜餐館。牆上有一幅字,赫然入目,至今讓人難忘:

Irgendwann einmal sitzen wir alle in Bayreuth zusammen und begreifen gar nicht mehr, wie man es anderswo aushalten konnte.

試譯為:不知何時,我們大傢聚坐拜羅伊特,就再也無法明白,以前怎能忍受彆處。事後,還在一旁書店裏,覓得印有這句話的明信片。據考,此言齣自尼采1873年2月底給女友馬爾維達·封·邁森堡的一封信。那時,尼采與瓦格納的關係尚處“蜜月”期。可見,盡管尼采以後對瓦格納百般“攻訐”,拜羅伊特人對他似未生氣,至今還引他為榮。這是尼采的魅力所在。

本著作的法文F版注釋由黃迅餘博士譯齣,法文G版注釋由薑宇輝博士譯齣,謹對他們的勞作,錶示感謝。

衛茂平

2007年6月28日補記於上海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放上篇我半个月前写的blog。一点忠告:如果你想继续听瓦格纳的话,就少看这本书。尼采和瓦格纳一样,都是太有力量、太能左右读者/听众的人。 与瓦格纳的碰撞 半个多月前我做了一件非常极致的事。我将笔记本硬盘上所有的音乐全部删除,下载了完整的《尼伯龙根指环》,卡拉扬指...  

評分

听瓦格纳歌剧的人脑子都有点问题的。。。包括我,虽然听的不多,但是还是能感觉到在被洗脑子。尼采什么料,我趟的住的啊~~

評分

李文倩 少有人是天生的哲学家。即使一些后来被视为天才的人物,至少在他们成名以前,多有追随前辈思想家的经历。在一些人那里,追随的形式,是直接拜师。无论在任何时代,对那些渴求获得前辈指点的年轻人而言,亲炙名师,都是他们所想望的。在古希腊,柏拉图追随苏格拉底,亚...  

評分

尼采与瓦格纳的决裂是两人乃至欧洲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件,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人都是“超人”般的存在,并且这代表着两种思想的冲突。但是奇妙的是,两人又都成为了希特勒的思想“导师”之一。   瓦格纳曾经是尼采青年时期的偶像,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最终还是分道而...  

評分

尼采与瓦格纳的决裂是两人乃至欧洲文化思想史上的大事件,这不仅仅是因为两人都是“超人”般的存在,并且这代表着两种思想的冲突。但是奇妙的是,两人又都成为了希特勒的思想“导师”之一。   瓦格纳曾经是尼采青年时期的偶像,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最终还是分道而...  

用戶評價

评分

慢慢看

评分

把勃拉姆斯也給罵瞭 罵的有理

评分

有點偏激吧...

评分

誰都明白:巨大的成就、群眾的擁護不再屬於真誠的人——為瞭獲得它們,一個人必須是戲子!——維剋多·雨果和理查德·瓦格納——他們具有同一種意義:凡文化衰落之處,凡群眾掌握著決定權之處,真誠就成為多餘的,有害的,受冷落的。唯有戲子還能喚起巨大的興奮。【有人說瓦格納和尼采都是用來荼毒人心的,這話真沒錯,我覺得再喜歡瓦格納的人看到尼采的這篇激情四射的抨擊也會不由反思瓦格納的音樂中是否真的僞造偉大風格的盅惑者。在精神的事物中,容不得任何疲憊的、陳腐的、危害生命的、誹謗世界的東西,從這點齣發,我能理解尼采對瓦格納突然間的疏遠和痛恨。另外,能如此看清一個人並且如此深刻地剖析並且要擺脫他對自己前半生的影響,總該是帶著愛吧。【扭頭。

评分

把勃拉姆斯也給罵瞭 罵的有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