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追寻

自我的追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艾·弗洛姆
出品人:
页数:240
译者:孙石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3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2759019
丛书系列:译文心理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弗洛姆
  • 心理
  • 哲学
  • 成长
  • 弗罗姆
  • 心理治疗
  • 美国
  • 自我成长
  • 心理探索
  • 个人发展
  • 内心觉醒
  • 生命意义
  • 情感共鸣
  • 独立思考
  • 精神追求
  • 自我认知
  • 内心对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我的追寻》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也是他的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姊妹篇。弗洛姆以伦理问题展开心理上的探讨,道出现代人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他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

作者简介

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问题
第二章 人本伦理:生活艺术的应用科学
第三章 人性与性格
第四章 人本伦理的问题
第五章 今日的道德问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20170917 刚刚看完译者序和作者序,一肚子的话想说,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触这类逻辑严谨的书籍,感觉信息量很大。有些时候觉得都是些认识的字放在一起,但是意思还是要好好咀嚼才能懂;有些时候又觉得畅顺无比手不释卷,一马平川。 看的过程中,念头不停的闪烁,脑子有些跟不过...  

评分

Erich Fromm是近年来读的最喜欢的作者之一。他的那本《爱的艺术》曾经帮助我度过了人生当中非常痛苦的一段时间,使我对于如何爱别人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爱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虽然过去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思考,但弗洛姆无疑是将我那些零碎的思考以学术化的、系统化的语言更为准...  

评分

我对哈贝马斯一直有一种不健康的崇拜,即使在意识到了他对索绪尔语言学大刀阔斧的修正和只属于二战后反应性的美好憧憬之后,我仍然认为批判理论对完美社会的大饼画得有型有款,曲线诱人。 一个‘知道自己的人’,一个‘具有真正道德’的人,一个‘只陈述扁平的语言的真实’的人...  

评分

评分

作为一个好读书者,我对读过的书大致有三种归类:一类书纯粹是读来消遣,图个乐子,其内容多是过脑子;另一类书会告诉你一些知识和信息,出色的也许还能引发你的思考,但也仅止于此。还有一类书,却会给你以全新的启迪,让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之改变,让你的灵魂产生共鸣。这...  

用户评价

评分

可是能翻译的太烂 看着累得要死

评分

2014 02 10 人本主义 晦涩 根据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实践经验、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批判 弗洛姆认为性格的根本基础不在于弗洛伊德认为的各种类型的里比多中,而是在特殊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即同化过程(获得并同化事物)和社会化过程(使自己与世界发生联系) 弗洛姆的这套“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意在强调人类社会的伦理标准应该立足于人,而且也对人提出了标准,这个“人”应该是生产性性格在性格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即具有成熟的人格,具有真正的爱(既能爱己又能爱人),重视自己的自身利益,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人。而现当代的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屈从与市场、成功、舆论等的“匿名的权威”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异化成金钱、地位、权力,而不是在于真正的自身利益;人的精神空虚、贫乏以及孤独……

评分

刚开始的时候很费力,觉得难懂,但渐渐进入了状态。这真的是一本寻找自我的书,人本良心和极权良心那一段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意义。用书中的结尾做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吧:良善与邪恶的后果,皆非出于必然或命中注定。其决定全在于人,在于他能够认真地关切他自己、他的生活及幸福,在于他愿意面对他与他社会的道德问题,在于他有成为自我以及为自我而生活的勇气。

评分

我擦~~人生第一次读少于十个人评价的书.....有点枯燥,但是受益匪浅

评分

2014 02 10 人本主义 晦涩 根据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实践经验、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批判 弗洛姆认为性格的根本基础不在于弗洛伊德认为的各种类型的里比多中,而是在特殊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即同化过程(获得并同化事物)和社会化过程(使自己与世界发生联系) 弗洛姆的这套“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意在强调人类社会的伦理标准应该立足于人,而且也对人提出了标准,这个“人”应该是生产性性格在性格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即具有成熟的人格,具有真正的爱(既能爱己又能爱人),重视自己的自身利益,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人。而现当代的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屈从与市场、成功、舆论等的“匿名的权威”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异化成金钱、地位、权力,而不是在于真正的自身利益;人的精神空虚、贫乏以及孤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