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由彼得通过对千百个组织中不胜任的失败实例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于1960年的一次研习会上首次公开发表。尽管演说招来了敌意和嘲笑,但他仍在1965年春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最终完成了此书。彼得认为,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206.html 彼得原理名列N大管理定律前列,“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于1969年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读者翻开扉页,就能赫然看到:“谨以此书献给在不胜任阶层工作、游...
评分 评分彼得原理的质疑 《彼得原理》提出“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 这个观点,是不是一种主观偏见? 因为我们在实际情况中,会碰到许多不称职的干部或者员工。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我们以偏概全地认为,整个层级都是不称职。让我值得怀疑,主要有3个方...
评分也许是我自己水平太差,我觉得整本书都在说一件事,而且越说越没道理,只要知道彼得原理是什么就好~书...可以不看
评分《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因此层级制度必然导致冗余与低效。超胜任者或超不胜任者由于破坏层级制度稳定而被压制或解...
书的前半部分读的比较耐心 笔记也有章法。后半部分 由于大篇幅繁琐的例证 加之耐心的消磨(理论类书是我的痛)就较快地跳读了。正本书而言 涉及我从未触及的管理学 还是有很大的收益。
评分几乎没有论证可言 极端不严谨 内核是叔本华式的
评分得到了四句话:1)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到不胜任阶层。 2)每一个职位最终都会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把持。3) 层级组织的工作大多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评分overqualified过分胜任=想法多/服从性低,挑战平庸上级和同级,影响层级组织稳定,比不胜任更危险;需找多为贵人相助。伪装“胜任”:不断准备研究导致错过行动时机;关心细枝末节;形象代替表现,只讲数学历史发展不讲题;专攻冷门点。细节忙碌掩饰对重要问题的无能。伪装“不胜任”,在非工作问题上犯错来回避晋升。
评分颠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