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1710年出版。书中集中阐述了贝克莱(旧译柏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认为只要否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就可以驳倒唯物主义,“移掉”无神论的基石。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存在于感知者心中,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基本原则,宣称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避免唯我论,他肯定观念来自上帝,并认为观念的存在就证明上帝存在。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95~1753)
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其空间知觉学说对心理学有重要贡献,影响马赫主义、实证主义,并促进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贝克莱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乡村绅士家庭,曾经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和任教,后任该院研究员。他还在北美洲等地进行过传教活动,回国后担任爱尔兰克罗因地区主教。主要著作有:《视觉新论》(1709)、《人类知识原理》(1710)等。
贝克莱主要生活在18世纪上半叶英国革命后进一步牢固统治的时期。他极力维护宗教,教诲民众内心忠诚,并把自己的哲学论证与宗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is percipi)这一著名的哲学论断。
【按语:George Berkeley(1685-1753)的《人类知识原理(1710)》与Locke的《人类理解论(1695)》似乎是献给同一个人物即Thomas, Earl of Pembroke。《人类知识原理》的基本思想框架极为简单:绪论中说:没有抽象的观念,只是具体的观念被用来指称诸多类似的观念;正文中则主张...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贝克莱还是有点轴,他的这本书如果最后不往上帝这个东西上引可能会更完满一点。他苦心孤诣地想证明上帝,算是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境地。他的严密的逻辑一到了证明上帝这一点上就变得漏洞百出。。。
评分粗劣的唯心主义哲学,但是对观念形成的探讨今日看来,也毫不过时。
评分好多想法跟我小时候的胡思乱想不谋而合,汗。由于作者刻意否认物质客观存在,感觉都有点赖皮式的狡辩的意味了
评分还是个上帝
评分老乱的书,说得很清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