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凤凰出版社
作者:潘光哲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5-1
价格:1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0629424
丛书系列: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阅读史
  • 思想史
  • 近代史
  • 晚清
  • 书籍史
  • 历史
  • 中西交通
  • 2019
  • 晚清
  • 士人
  • 西学
  • 阅读史
  • 1833-1898
  • 思想史
  • 近代中国
  • 文化转型
  • 学术史
  • 全球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最初于2014年由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是汉语世界的第一部阅读史专著,曾获2015年度“中山学术著作奖”。作者以具体的个案,述说晚清世变日亟之际的中国士人,如何泛览各种书本报刊,借以了解寰宇情势,广闻增知,进而引发多重效应的故事。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士人开展追求“世界知识”的事业,追索与“西学”相关的书报,犹如进入一方积蕴丰富的“知识仓库”;士人的阅读实践,从此焕然一新。本次再版,不仅由繁体字本改版为简体字本,并修正误失,还增补了不少原版阙失的考证内容,期可使其以更臻理想的面貌呈现于史林,为我们认识理解晚清中国的历史,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此书系统引入了欧美书籍史和阅读史的许多关键概念,也独创了一些新的概念,标志着阅读史研究在中文学界的正式兴起,并为这一新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关于“西学”的知识考古学,对梳理中国人近代知识的起源和流变,展现传统知识和外来知识以及各种外来知识之间的冲突、融合、新陈代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从方法上讲,此书体现了“新知”与“旧学”的融合,既受西方新文化史的理论和视角的启发,又发扬了傅斯年以来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传统。

作者简介

潘光哲,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胡适纪念馆主任。专业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史与当代台湾史。另撰有《华盛顿在中国: 制作“国父”》 《“天方夜谭”中研院:现代学术社群史话》等专著,并主编《(新版)殷海光全集》《容忍与自由:胡适思想精选》等书。

目录信息

自 序
再版自序
本书征引书籍说明
第1章 导论
第1节 问题意识
第2节 文献检讨:借鉴与突破
第3节 界说与本书内容述略
第2章 “知识仓库”的建立与读书世界的变化
第1节 “知识仓库”的初步建立
第2节 士人读书世界的变化
第3章 朱一新的读书世界与“地理想象”的知识基础
第1节 阅读朱一新《无邪堂答问》的可能空间
第2节 帝国荣光与挫败的书写
第3节 旧学新知的去取
第4节 “西学”、“地理想象”与国族认同
第4章 “西学”的“新闻化”:《时务报》与它的读者
第1节 新闻报刊与读书世界的扩张
第2节 《时务报》与读书社群的多重样式
第3节 读者与编者
第4节 《时务报》的翻译文稿与“知识仓库”
第5章 “西学”的体制空间:以《沅湘通艺录》为中心
第1节 新酒旧瓶:“西学”与科举体制下的士人
第2节 科举体制改革空间里的“西学”
第3节 “知识仓库”和利禄之路
第4节 “西学”的知识空间和“文化市场”
第6章 “读书秩序”和“知识仓库”的活用转易
第1节 “知识仓库”的活用契机:徐仁铸的努力
第2节 “审门径”,“知别择”:《西学书目表》的典范空间
第3节 “知识仓库”的转易
第7章 结论
附录一关于《四洲志》的版本问题
附录二梁廷枏著述征引《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小考
附录三《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与《海国图志》记述美国政制对照表
附录四《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与《合省国说》记述美国政制对照表
附录五朱一新《评黎佩兰<景教流行中国碑考>》对《四裔编年表》的征引
附录六丁其忱函系年考
附录七裘廷梁函系年考
附录八瞿鸿禨函系年考
附录九张鹤龄函系年考
附录十朱祖荣函系年考
附录十一钱恂函系年考
附录十二《近代政教之原》作者考
附录十三江瀚函系年考
附录十四潘清荫函系年考
附录十五毛慈望函系年考
附录十六王延龄函系年考
附录十七汪立元函系年考
附录十八唐受桐函系年考
附录十九纪巨维函系年考
附录二十罗振玉函系年考
附录二十一《时务报》译稿收入各类《经世文编》略表
附录二十二《外洋国势卮言》出自《时务报》译稿表
附录二十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再补编》出自《时务报》译稿略表
附录二十四李玉如、薛福成与姚文栋《日本地理兵要》述说对照表
附录二十五吴友炎答卷与康有为述说对照表
参考文献
人名/书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关于阅读史的研究,在国外已成果丰硕,但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领域。近年来,国家对全民阅读事业的重视,使得阅读学与阅读史研究被学术界内外更多人士关注,一批优秀的论文和专著涌现出来。凤凰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书中研究视角属于...  

评分

关于阅读史的研究,在国外已成果丰硕,但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领域。近年来,国家对全民阅读事业的重视,使得阅读学与阅读史研究被学术界内外更多人士关注,一批优秀的论文和专著涌现出来。凤凰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书中研究视角属于...  

评分

关于阅读史的研究,在国外已成果丰硕,但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领域。近年来,国家对全民阅读事业的重视,使得阅读学与阅读史研究被学术界内外更多人士关注,一批优秀的论文和专著涌现出来。凤凰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书中研究视角属于...  

评分

构思大胆、研究扎实,此书对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士人被迫对外开放时不断变化的知识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诚然,这一话题此前在学术界已经受到关注。潘光哲在本书当中所考察的一些对象在中英文学界都有了不少的研究专著,比如郭嵩焘、康有为、唐才常等人物。但是,潘光哲的取...

评分

构思大胆、研究扎实,此书对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士人被迫对外开放时不断变化的知识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诚然,这一话题此前在学术界已经受到关注。潘光哲在本书当中所考察的一些对象在中英文学界都有了不少的研究专著,比如郭嵩焘、康有为、唐才常等人物。但是,潘光哲的取...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史的“开山之作”?似乎大家都这么说,当然确实是受得起这个称号的。尤其是潘老师对各种文本、阅读、传播等理论的谙熟程度,也是让人大开眼界。另外,文字典雅顺畅也是一大享受。不过我有个疑问,作者把很多的概念和理论来源放到了注释当中,而且往往同一篇章出现若干核心概念和理论,那么,首先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既然作者是熟悉的,为什么不直接化到叙述当中,或者是用合宜的方式放到正文里。再者,这些概念的操作化和彼此之间的连贯性是如何达成的?这个部分似乎不是这本书的重点,但是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若再要加以利用,就难免要提出这样的疑问。

评分

作者喜欢提很多大概念,乍一看去以为他是借用西人理论出发谈论问题,其实他的根基还是最传统的史学(写时务报那篇尤其如此),似有“扯大旗,做虎皮”之嫌。此外,作者十分热衷于给名词加上英文注释,个人认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没有必要的(这一点和写陈寅恪的某位教授一样)。但毕竟,中文学界似乎又只有这一本阅读史著作可观。

评分

初看知识仓库、概念变迁、文化市场,深感新意,读后觉得不过是老意新词。但不可否认该书为一细腻的研究,通过回归历史场景脉络,研析晚清士人求索西学的各种故事。某种程度也可称之为“抄袭考”,谁的理论资源来自哪,是引用还是照搬,是详是略,作者一一做表比对,倒显残忍。

评分

厉害

评分

台湾“中研院”潘光哲老师关于阅读史的一部力作,之于国内尚属新兴领域的阅读史研究来说,堪称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本书当中,作者舍弃了通史式的宏大叙事写法,而以五到六个主题和涵盖面各异的个案研究,串接起全书内容。一方面,对于西方阅读史研究和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概念多有参考;另一方面,又充分秉承类似乾嘉学派般的治史传统,于史料考证方面,用力颇细颇深。在具体论述中,注重文化史与政治史、社会史视角的相互关照,立意上佳。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