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杨天宏
出品人:
页数:419
译者:
出版时间:2018-2-1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990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民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近代史
  • 杨天宏
  • 法律
  • 法律史
  • 民国
  • 革新
  • 变革
  • 创新
  • 发展
  • 未来
  • 思维
  • 转型
  • 突破
  • 智慧
  • 进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华民国前15年北洋政府时代是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奠基期,很多基本制度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也在这一时期发生 。本书从民初标志性的政治人物和事件入手,探索民国创立之初的制度建构及运作,力图对民国政治史上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探寻和廓清。比如,中国为什么在如 此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由“帝国”而“民国”等的嬗变?为什么被描绘得最为黑暗、最无法律秩序的北洋时期却成了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建设颇具成效的时期?为什么人们历史记忆中军阀肆虐的北伐前10余年却呈现出中国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教育较为自由多元的现象,作为“科学、民主”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能在这一时期出现?

作者简介

杨天宏 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毕业,历史学博士。曾任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历史与旅游学院院长。2003年9月起受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学科领域跨政治、法律、宗教、民族、外交。出版学术著作7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27篇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刊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学术影响。

目录信息

绪论: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
上编:“法统”建构与法政体制革故鼎新
“清帝退位诏书”与“五族共和”构建——中华民国主权承续的“合法性”问题
一、“主权”与“统治权”:作为立论基础的概念辨析
二、“禅让”抑“逼宫”:清帝降诏退位的政治背景
三、革命与法统:清帝“授权”说辨析
四、主权与疆域:政制转型与多民族国家的维持
五、主权与邦交:中华民国的外部“合法性”问题 六、结语
比较宪法学视域中的民初根本法
一、政体设计:总统制与内阁制的不同选项
二、“国体”建构: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取舍歧异
三、制衡机制:立法与行政的权限设置
四、宪法原则:国权与民权的“主义”选择
五、结语
曹锟“贿选”控告的法律证据研究——兼论中国第一部宪法废弃与“贿案”的连带关系
一、关于“出席费”与“冰炭敬”的问题
二、关于直系以五千元支票“贿选”的问题
三、关于检方的态度及控方与“贿选”的关系
四、关于舆论对曹锟“贿选”指控的法律效力
五、余论:“法统”存废的两难选择
北洋政府撤废“治外法权”的努力——基于法权会议所做历史考察
一、法权会前以务实为特征的“修约”外交
二、“以废除领事裁判权为确定之政策”
三、法律文本审察及司法调查阶段的对策
四、法权调查之结论与北洋政府的反应
五、结语
民国前期司法职员的薪俸与司法内生环境
一、审检职俸的制度设定
二、与“文官”薪酬的横向比较
三、国家拨款与部门“创收”
四、司法职员的生活实态
五、余论
北伐期间的反教暴力事件及其责任人问题
一、基督教会所受损失的历史记录
二、在华基督教会受损程度的估量
三、关于反教暴力事件的责任人问题
四、结语
下编:政治诉求与不断趋新的政改“尝试”
政党建置与民初政制走向——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口号的提出论起
一、口号的提出及内涵意蕴
二、异曲同工的思想主张
三、改建“政党”的艰苦努力
四、挥之不去的革命情结
五、授人以柄的政治后果
六、“政党”政治立场的最终离弃
七、余论
袁世凯的“去北洋化”与“北洋正统”幻灭
一、北洋渊源与袁世凯的“去北洋化”
二、北洋体系裂变与“北洋正统”幻灭
三、余论:两种“正统”的角力
北洋政府和平统一中国的尝试——善后会议再研究
一、“和平统一”政治语境的形成
二、地方实力派及社会各界的立场
三、会员的派系构成与议案处置
四、“和平统一”议题下的政体之争
五、善后会议自身的“善后”问题
北伐前夕中国政治格局及变化趋向
一、中国政治中文武关系的变化
二、地方意识兴起与中国政治的区域化
三、外交与内政混一的政治格局
四、结语
逻辑家的政制建构逻辑——章士钊对两方政制的理解与个性表达
一、“名正理从”:严格的政治概念界定
二、“为政有本曰在有容”:政党政治要义阐释
三 、“造法与立法分离”:国会之设置及权限
四、“通立法行政之邮”:内阁政治精义发微
五、结语
学生亚文化与北洋时期学生运动
一、北洋时期学生亚文化及其特征
二、亚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对学生运动的影响
三、师生纠葛与北洋时期学潮起落
四、学生运动中的“政党运作”
五、结语
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代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欢迎关注本人公号“启风居”(qifengju727) 近年来,大陆有关民国史的佳作频出,学者们或留意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或关注某一文化现象的前因后果,而很少有人将北洋政府作为研究对象。国内能见到的相关著作,来新夏等所著《北洋军阀史》,史料、观点具已陈旧;海外学者陈志让...  

评分

开头和结语提到了当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先做几点笔记。 1、重新回顾了百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和特征,批判当下近代史研究整体性的缺失和碎片化的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受西方史学理论的冲击,简单回顾了一下年鉴学派的三段(前两代以马克布洛赫、费弗尔,布罗代尔为代表...

评分

开头和结语提到了当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先做几点笔记。 1、重新回顾了百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和特征,批判当下近代史研究整体性的缺失和碎片化的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受西方史学理论的冲击,简单回顾了一下年鉴学派的三段(前两代以马克布洛赫、费弗尔,布罗代尔为代表...

评分

开头和结语提到了当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状,先做几点笔记。 1、重新回顾了百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和特征,批判当下近代史研究整体性的缺失和碎片化的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受西方史学理论的冲击,简单回顾了一下年鉴学派的三段(前两代以马克布洛赫、费弗尔,布罗代尔为代表...

评分

欢迎关注本人公号“启风居”(qifengju727) 近年来,大陆有关民国史的佳作频出,学者们或留意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或关注某一文化现象的前因后果,而很少有人将北洋政府作为研究对象。国内能见到的相关著作,来新夏等所著《北洋军阀史》,史料、观点具已陈旧;海外学者陈志让...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确定作者执着于法理辨析的研究取向,是否正疏离了政治史脉络,而无法践行其强调的“以政治史为纲”的路线。又,论证曹锟贿选的法律依据不成立,意义何在,当时本来也没立案或有任何法律制裁嘛

评分

高举政治史大旗。《学生亚文化》那篇文章很好看,点出学生们的精英意识。总之每篇文章都挺值得看看的。

评分

看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章节。绪论强调政治史研究;代跋强调整体史研究,于我之心有戚戚焉。第一章非常具有雄辩性,驳斥了法学学者关于逊位诏书的研究,但远远不如桑兵的《旭日残阳》一书研究得细致。第二章把民初根本法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大致梳理。北洋政府撤废治外法权的努力,也值得一看。本书最精彩的章节是政党建制与民初政制走向。谈章士钊民初政治思想的逻辑家的政制建构逻辑也值得一看。全书是论文集的结合,可惜的是,全书并未有一贯的系统,章节前后并不串联,也无甚相关,以至于显得较为凌乱。但这些论文可大致反映民国前期法政发展的脉络之一端。

评分

下编给我启发更多

评分

7.5,非常不喜欢多篇论文拼成书,尤其是没有一个严密的框架和一个真正的大题目。罗志田的论文集我就特别不喜欢,杨天宏这本虽然结构上也不是非常具有相关性,但我很喜欢,多篇文章早在期刊读过,又拿到书把其它部分补完。他对于北洋的研究还是尽到了非常大的努力,重新反驳了很多错误的旧说,热评里那位说曹锟贿选本来也没立案什么的,不知道世人提起曹锟都只知道曹锟贿选吗?那按此逻辑是否宋案也不需要重审呢?反正之后也不了了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