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暮色

帝國暮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衛城
作者: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
出品人:
页数:544
译者:黃中憲
出版时间:2018-12
价格:NT$56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97165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鸦片战争
  • 历史
  • 清史
  • 裴士锋
  • 中国史
  • 中国
  • 帝国
  • 暮色
  • 权谋
  • 史诗
  • 王朝
  • 衰落
  • 战争
  • 背叛
  • 命运
  • 命运之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九世紀中葉清道光年間,中英之間因為走私鴉片和貿易問題開戰,史稱「鴉片戰爭」。這場百餘年前的衝突,在中西雙方的歷史想像中都占有獨特地位。對中國來說,鴉片戰爭代表的是帝制中國最後一個盛世的結束、「百年恥辱」的開端,在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威脅下,淪為半殖民地。對西方而言,戰爭是因中國閉關自守、只准西洋商人在廣州一地通商而起,象徵著中國冥頑落後、莫名抗拒自由貿易。

事實遠比這些簡化的想像複雜太多。

《太平天國之秋》作者裴士峰,這次要追索的歷史事件,正是這場影響甚鉅的中英戰爭。但他的敘事重心並非放在戰爭本身及其餘波,而是從一七五○年代清廷決定採取廣州單口貿易政策、一七九三年馬戛爾尼使團遠赴中國覲見乾隆講起,一路講到一八四○年戰爭爆發。作者不僅以極具畫面感的文字,清楚描摹了這數十年間中英及中美之間的交流景象,更企圖藉此傳達一個重要的論點:鴉片戰爭絕非如許多論者所言,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文化衝突,而是在種種錯誤選擇下結成的惡果。

總而言之,是人推動了這一切。為展現此力量,作者在他搭建的歷史舞臺上,放上了各色人物,有中西商人、有中國官員和英國議員、有各國傳教士,還有海盜。這些人物的神情外貌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內心世界也被深描細剖,在兩百年後的讀者眼前袒露殆盡。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政治格局跟鴉片戰爭爆發的那個世紀大不相同,中國也已今非昔比,躍居強國之列。儘管如此,有一點仍沒變:它和西方列強之間的關係依舊緊張。如果十九世紀中英開戰不是必然,那今日重新認識、回顧鴉片戰爭便有其必要。鑑往未必知來,但歷史教訓或許還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作者简介

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

耶魯大學中國史博士,博士論文獲頒瑟隆.費爾德獎(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國阿姆赫斯特麻塞諸塞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太平天國之秋》(Autum in the Heavenly Kindom)、《湖南人與現代中國》(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等書。他大學時主修英語,因此大學畢業後以雅禮協會老師的身分在湖南待了兩年。他的研究得到傅爾布萊特計畫、國家人文基金會、蔣經國基金會支持。目前與妻女住在麻塞諸塞州的格林費爾德。

譯者簡介

黃中憲

政治大學外交系畢,專職翻譯,譯有《湖南人與現代中國》、《太平天國之秋》、《非典型法國》、《戰後歐洲六十年》、《維梅爾的帽子》、《大探險家》、《帖木兒之後》、《成吉思汗》、《劍橋伊斯蘭史》等。

目录信息

地圖
引言:廣州

序幕:洪任輝之旅

第一部 陽和之春
第一章 嘖嘖稱奇的時代
第二章 黑風
第三章 世界的邊緣
第四章 海與陸
第五章 進入點
第六章 暗礁

第二部 天堂的乳漿
第七章 榮景時期
第八章 火與煙
第九章 自由
第十章 黯淡的轉折
第十一章 解決之道
第十二章 最後一個老實人

第三部 殺氣之秋
第十三章 攤牌
第十四章 意志與命運
第十五章 餘波蕩漾
結語 伍秉鑑與福布斯

誌謝
插圖出處說明
注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虽说大清皇帝其实是作为征服者的蛮夷在统治中国,但是几代之后就完全投入中国皇帝这个角色。通过特色的官僚体系来和其他蛮夷打交道。快两百年前的这次贸易战,放到今天看,好多地方还是没太大变化。因为路途遥远,通讯手段受限,现在沟通的频率,速度,质量都好很多,但是文化...  

评分

2019年4月3日,英国议会第三次否决脱欧提议,英国的种种故事,很多都发生在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宫几百年来就是英国议会所在地,现存在建筑是在19世纪重建。如果闭上眼睛,脑海中的泰晤士河总是给人以落日余晖的感觉,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宫更以其大本钟和恢弘的...  

评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将美国的芬太尼危机归咎于瘾君子自身,另外再加上政府监管不力。同样的逻辑如果用到1839年,那么结论将是鸦片战争之所以爆发,原因在于中国人对鸦片上瘾,再加上清政府监管不力。 事实和史实当然并非如此。耶鲁大学老一辈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的学...  

评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将美国的芬太尼危机归咎于瘾君子自身,另外再加上政府监管不力。同样的逻辑如果用到1839年,那么结论将是鸦片战争之所以爆发,原因在于中国人对鸦片上瘾,再加上清政府监管不力。 事实和史实当然并非如此。耶鲁大学老一辈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的学...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自己国家的民族主义口中听到过的故事,在外人角度再看一遍理解又完全不同了。我们好像总有大而化之的倾向,把一件复杂的事情主观地扭曲精简成简单逻辑,失去太多历史本身的原貌。

评分

和前一部“天国之秋”一样,裴士锋的原作和黄中宪的翻译同样出色,而题材则从太平天国换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部书相同,本书仍然是在东西方之间不断切换视角,从清朝官员,到英国商人,到国会议员,到东印度公司职员,作者描绘了一幅战争从酝酿到爆发的全景图。其中对于西方视角的刻画,是中文著作所欠缺的。但可以想象,如果只看中方的言论,又怎么可能对今天的贸易战有准确的评价呢?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事情,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评分

1840年4月10日凌晨,只要再有五名下议院议员在对华发动战争的表决时投下反对票,鸦片战争或许就不会发生。

评分

阅读裴士锋的第二部著作,中文翻译有的地方真的是典雅,克绍箕裘、昨日黄花。以西方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前后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专门翻了一下我们的教科书是如何定位鸦片战争的。很有启发性,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物事件的错综复杂以及偶然必然,也许中国的近代史开端也不会定于1840????️历史永远是那么相似,希望后人能从早得以启发。

评分

历史有鉴,战争绝不会达成它想要达成的结果,但其余波却影响深远。真正讲到鸦片战争的正式开始和结束严格来说只有两章,但前面大量的篇幅却从很多角度展现了战争酝酿前两国的社会图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书中很明显地区分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鸦片战争的定性,阐明了中国鸦片战争民族主义叙事的由来及形成。p.s.以伍秉鉴的结局作为结语部分值得玩味,结合前面对于他和约翰关系的描述,不难读出作者的某种褒扬及惋惜之意,特别是在对比约翰和吉吉博伊的结局之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