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不得不读的政治史学作品:读懂本书,读懂中国4000年政治史。本书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为近三十年难得一见的政治(史)学佳构,核心是“多中心治理”,亦称“制度化分权”。吴稼祥思考近二十年,历时3年完成,用他的话说:“此书,朝成夕死可矣。”
吴稼祥, 1955年生于安徽省铜陵县,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11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高级研究编辑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副研究员;2000年3月赴美客居坎布里奇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3年。现为独立研究者和撰稿人。1989年发表的《新权威主义述评》开启了非官方主导的理论与思潮平等竞争的先河,第一次用真正的中国话语讨论中国的问题,是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
《新权威主义述评(1989年)》《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1997年)》《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2004)》《果壳里的帝国:洲级国家时代的中国战略(2005年)》
书中逻辑多孟浪,且文辞颇自负,实在看不下去。作者竟谓此书成,夕死可矣,真不知这种盲目的自信从何而来。 不可否认的是,书中确实有自己的观点,基本能够理出作者的一个思路出来,但是这些思路能用一张纸能说明白的,奈何不厌其烦写成一本书呢?书中的举例不能很好地...
评分吴稼祥先生是个善于总结的学者,在新近的《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一书中,吴先生便一边行文一边总结公式,甚至引入数学与几何学进行论证。对中国先秦时期详尽的政治模式分析让人感兴趣,对汉以后的大略分析也颇能说服人,虽然政治与历史是否真依照数学方式运行,我...
评分在公天下与大一统之间 文/梁小民 葛剑雄把中国历史概括为“统一与分裂”,吴稼祥在《公天下》一书中用“公天下”——分权与“大一统”,即集权来解释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的核心。应该说,他们的观点对理解中国历史极有意义。不过葛剑雄的书是在1994年出版,吴稼祥的书是在快二...
评分吴稼祥著《公天下》读起来是饶有趣味的,但不具备学术高度。缺陷在于以现象解释现象,以至于无法定义理论的构架,使此书更象一本绘图演义。方绍伟对其逻辑的批判也很中肯。吴先生自言“此书朝成夕死足矣”,若不是庞大命题下力有不逮的呕心沥血,那便是雪夜油灯下为那赤裸的皇...
评分《公天下》在今天的读书界近乎异类,后生晚辈进入其思维体系颇有困难;因为从精神系谱学的角度讲,此书属于孙隆基、顾准和金观涛的世界。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似乎已经淡出历史,比王国维和陈寅恪更为陌生。文化特质支配历史解释,这是典型的八十年代问题意识。九十年代以后,中...
博杂失于严谨,臆断多于论证。
评分他在微薄上最火的时候我搞到了这本书,买回来翻了几十页看不下去,前几天又翻了几个感兴趣的章节看了一下,只能说还是看不下去。给三颗星。
评分本书糅杂了魏特夫,雅斯贝尔斯,汤因比,金观涛,吉拉斯,萧公权,本特利,拉斯韦尔,奥斯特罗姆等人的代表性理论,得出了鄙人根本搞不明白的一种结论。
评分集民哲特点之大成:一是体系超庞大,细节多误;二是使用材料无辨别能力,一团浆糊;三是动辄中西比较,一比较即错。至于书中浅显的模型,论坛式的语言反倒是其次。总之,学术是扎实训练的结果,且不练必退。仅值一星,第二星给的是广西师大,装帧精美。
评分垃圾书居然有8分,傻逼真多,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