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陶布曼国家和地方政府研究中心主任、拉帕波特大波士顿研究所负责人、曼哈顿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城市期刊》(City Journal)特约编辑。格莱泽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去研究城市、住宅、种族隔离、肥胖、犯罪、创新等课题,并为《纽约时报》的博客Economix撰写过大量有关此类主题的文章。
城市是诞生奇迹之所
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
是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裕、最宜居的地方
如果你热爱自然,请搬到摩天大楼里;如果你热爱地球,请搬到城市里。
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当代顶尖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自小生长在曼哈顿,长期沉醉于城市研究与写作的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进行了强大的全球城市调研,最终得出了令人毋庸置疑的结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格莱泽教授带领读者穿越人类历史、游历世界各地,并将经济与历史完美对接,展现了城市存在的优势及其为人类提供的福祉。城市让人类变得亲密,让观察与学习、沟通与合作变得轻而易举,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撞击、文化交流与科技创新;城市鼓励创业,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工作机会,使得社会的机动性和经济的灵活性得以发挥;城市中密集的高层建筑、发达的公共交通、缩短的空间距离大幅度降低了人均碳排量,实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伟大目标;城市清洁的水源、良好的排污与完善的医疗系统等维护了人们的健康与安全,提高了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
同时,格莱泽以具体的城市为例,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城市存在的问题、衰落的原因、复兴的道路,并就“贫民窟的优势”“摩天大楼的好处”“消费城市的崛起”“邻避主义的诅咒”“教育决定民主”等众多城市议题进行了睿智而精彩的阐述。
最后,格莱泽采用报告文学的独特形式,依次巡礼了“帝国之城”东京、“秩序之城”新加坡与哈博罗内、“智慧之城”波士顿与米兰、“消费之城”温哥华、“崛起之城”亚特兰大与班加罗尔……在令读者领略城市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提示了若干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管书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但读来绝不会让人感觉晦涩无趣,格莱泽简洁有力、机智大胆的论述与一定会让读者大开眼界、直呼过瘾!
“……人世间的大城市……已经变成了……充斥着淫荡和贪婪、令人厌恶的中心。如同索多玛的熊熊烈焰,它们罪恶的烟雾升腾到天堂前,所散发出的污秽腐蚀着大城市周围农民的骨骼和灵魂。似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是以作火山,它们喷发的灰尘成股地溅射到生灵万物上。” ...
评分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在探究一种未来有可能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于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也正在不断质疑和讨论。比如我们的经济是发展得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我们应该建立巨大的、集中的能源开发体系还是所谓的“环境友好型”社区经济?我们应该支持农村和郊区的自主...
评分其实推荐这样一本书,远比推荐最近大红大紫的女性励志畅销书《向前一步》风险要高得多。因为光从名字看起,人们就很乐意将它归类为一本论述自由经济学理论的说教书目,而对比谢丽尔•桑德伯格在书封面的温婉笑容,《城市的胜利》繁华的摩天大楼的封面似乎更给人冷漠的距离感...
评分作为绝大部分生活都在城市中度过的“城市土著”,我对城市这一话题向来很有兴趣。之前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城市译丛”也读了数本,自诩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因此,爱德华·格莱泽这本《城市的胜利》早在其英文版推出时就已经吸引了我的注意。由于和引进本书的图书公司关系不错,...
评分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以旅行到泉州等地。在离去的火车上,我与同行的乘客攀谈。他们断然无法相信我是被古迹吸引,认定我是来做生意的;之后,就开始向我打听北京的生活是否像时下几部流行电视剧里拍摄的那样。 很难把历史书上的泉州和正在我们身后远去的这座城市对上号:...
内容很详实,但是学术性和历史性比较强,结构比较混乱,在读者亲切感和讲故事技术上不如《落脚城市》。翻译也没有弥补这个缺憾反而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给读者人为制造理解困难的问题,如果重要概念提供英文原文参考的话会好很多。
评分给我的启发有两点: 1,燃烧效率更高的蒸汽机并不会导致更少的煤炭消耗,世界反而进入以煤炭为动力的工业时代,这就是杰文斯悖论。格莱泽以此推论,信息技术的进步会导致更多面对面的需求,因为视频会议难以模仿眼神的交流、嗅觉的提示等。其实,能不能模仿看性用品店里充气娃娃能否代替林志玲就可以了。哈哈。 2,时人感慨“五四”人才群体时说“为什么天才总是成群结队的来”?其中有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城市的人口聚集,使得人才间交流成本降低、频度加大。莎士比亚的天才某种程度上建立在与同期伦敦剧作家马洛、琼森等人的交流和学习上。以此来看杨念群《儒学地域化》一书,也就有了一份同情。 是不错的书,但反对平面拓展的论据似乎不够,还是缺乏系统性的思考,所以只给4星。
评分至今城市养活了地球一半以上人口,他促进知识碰撞人才聚集资源流通,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节能,怨恨城市的人还是适合过上仰望星空咬番薯的浪漫生活。语言直白可读性高,陈述例子如同讲故事,略显啰嗦,有的是翻着读的。
评分作者成功的说服了我,城市更便捷,城市更环保……但是我依然不愿意住在downtown。城市的胜利至少是目前还不是人的胜利。
评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式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