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56年的希望和期待会转变成1957年的失望和消沉;
为什么中共八大在1956年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到1957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毛泽东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为什么中共一代精英百般思索却做出了如此选择,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波兰、匈牙利危机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试图利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史料,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
主要著作有: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1994年)
《朝鲜战争揭秘》(1995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1998年)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1999年)
《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2000年)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2002年)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2003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2007年)
《苏联专家在中国》(2009年)
本书阐述的那段历史背景是:希望、思考、选择,所谓希望,即对中国领导人这一代社会精英提出的宏伟理想和奋斗目标,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所谓思考,即怎样避免苏联已经犯过的错误,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谓选择,即中共为了巩固政权决定回到阶级斗争的...
评分沈志华因“档案而生”,围绕着公开半公开的档案,旁征博引,这不仅极大的扩展了他的视野,了然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更重要的是在加入自己合理的推测和揣度之后,使得文章言必有据,更具有新意和信服力。 在他的文章中,总能感觉到他的治学的严谨和大家风范。他...
评分沈志华因“档案而生”,围绕着公开半公开的档案,旁征博引,这不仅极大的扩展了他的视野,了然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更重要的是在加入自己合理的推测和揣度之后,使得文章言必有据,更具有新意和信服力。 在他的文章中,总能感觉到他的治学的严谨和大家风范。他...
评分沈志华老师这本断代史,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书里面没什么猛料,但把事情并置一处,便能从字里行间挖出些新意来;书里面中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大概都听说过,但是了解诸多有价值的细节,可以带来新的思考空间。全书一共九章,都是修改过的论文,偶尔还略有重复,不过无关大碍...
评分本书聚焦1956、1957两年里中国国内局势以及中苏关系,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开放民主为基调的中共八大会在短短一年之后走上反右的道路。本书的标题是“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但这个“十字路口”是否真的存在?恐怕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评分不比沈老师做苏联相关的差,可能还更好
评分史料详尽,论证严谨,这本书是以论文集的形式出书,方向明确,沈志华研究党史似乎多从国际角度出发,开拓思路,大有启发,不过还是有些许疑虑,觉得这样的路子会不会有一叶障目的问题,在某些问题上夸大国外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尤其是苏联对中共决策的影响,毕竟中共还在革命年代就通过党内的一系列整风运动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共产党对比起来相当大的独立性,因为自己对这段历史了解甚少,所以现在不置可否,留待以后求解答吧。
评分不比沈老师做苏联相关的差,可能还更好
评分近五十年后又是个十字路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