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
主要著作有: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1994年)
《朝鲜战争揭秘》(1995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1998年)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1999年)
《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2000年)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2002年)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2003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2007年)
《苏联专家在中国》(2009年)
为什么1956年的希望和期待会转变成1957年的失望和消沉;
为什么中共八大在1956年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到1957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毛泽东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为什么中共一代精英百般思索却做出了如此选择,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波兰、匈牙利危机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试图利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史料,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相比其他大家,沈老师的语言有一剑封喉的力道。书中对毛泽东的描写真让人涨不少见识,那些在国际局势里大显身手的领袖的确有太多闪光点。只是,318页关于知识分子的讲话也太搞笑了些,这可不就是他一贯的风格嘛!还有他说死多少人无所谓,革命嘛之类……服气!核战争的看法更是...
还是国际关系那块写的更好 国内这块 总觉得有点别扭
评分本书聚焦1956、1957两年里中国国内局势以及中苏关系,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开放民主为基调的中共八大会在短短一年之后走上反右的道路。本书的标题是“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但这个“十字路口”是否真的存在?恐怕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评分本书聚焦1956、1957两年里中国国内局势以及中苏关系,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开放民主为基调的中共八大会在短短一年之后走上反右的道路。本书的标题是“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但这个“十字路口”是否真的存在?恐怕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评分还是国际关系那块写的更好 国内这块 总觉得有点别扭
评分读序有点失望,感觉就是以史料见长,真正对历史纵深处的人心世道的挖掘不够,说来说去还是王朝循环农民起义打江山坐江山的老路子。居然还有很多豆友打五星给评价说本书优点是“立场客观中立”,笑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