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记者尼古拉•特吕翁以 “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阿兰•巴迪欧(1937—),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巴黎高师荣誉退休教授,是当今欧美理论界最有名、最受关注和最受争议的左派思想家之一。
爱情怀疑论者,认为爱情是有保鲜期的,不仅因为这是经过心理学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且神经学等学科给出了科学依据,还因为这是符合人性的。他们还认为爱情只是短暂的激情,爱情在与现实、时间、人性的对抗中,是不堪一击的,大部分感情要转为亲情,才能继续维持这段关系,可惜...
评分让我们去爱上垃圾,爱上我们这个将要完蛋的世界,爱它们到尽头,一直挺下来,熬出头,带着勇气忍受,在不可能中实践可能,站到命运的另一边去,直到让我们自己都惊奇为止。只有爱的贯穿,行动才能如此彻底。 二人结合本身通向纯粹、共同的创造。所以,贯穿情爱的戏剧,是“博爱...
评分好奇德勒兹会如何反驳lol 其实巴迪欧的共产主义爱情观。。应该算比较一枝独秀 除了爱与政治那章比较中肯,其他的跟我的观点相差太大 开头就是非常正直的基调,称爱是行为的勇气 是战斗。偶然的相遇只是开始,持续的战斗和爱的宣言才意味着将偶然转变为必然。他认为浪漫主义中的...
评分巴迪欧说,现代的爱情备受威胁,其中使爱最为失落的,是现代人对安全的需要,要一份毫不受伤的爱,一份保险的恋情,终归不可能。他说,爱情不可能是在完全没有风险之下赐予生命的礼物,失去风险的爱情,同样也失去爱情给予生命的诗意。同样的说法,罗尔斯也说过:最好的爱,并...
评分巴迪欧说,现代的爱情备受威胁,其中使爱最为失落的,是现代人对安全的需要,要一份毫不受伤的爱,一份保险的恋情,终归不可能。他说,爱情不可能是在完全没有风险之下赐予生命的礼物,失去风险的爱情,同样也失去爱情给予生命的诗意。同样的说法,罗尔斯也说过:最好的爱,并...
有些人只配包办婚姻。
评分“爱一直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参与到世界之诞生的可能性。”写的真心好,下一本对比看看鲍曼的《liquid love》~
评分巴迪乌对“爱”的看法实在是极端的理想主义化,认识论方面有无比的启发,但实践起来真的搞共产主义一样困难。差异化必然是无限的矛盾和冲突,“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诚然鼓舞人心,但我还是认同爱的追求是“一”而不是无限差异化的“两”。
评分2016010:“爱是这样一个时刻,事件洞穿生命(通过爱的宣言、偶然的事件,穿透了生命的存在,而变成必然的命运)。”“真正的爱是持续多年的相濡以沫,是快乐与痛苦交织的共同生活,是彼此改变对方、适应对方的艰难磨合。”“必须重新创造爱的历险和传奇,反对安全和舒适。”“把偶然固定,就是宣布某种爱的可贵经验,就在于,从某一瞬间的偶然出发,去尝试一种永恒。”“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笔记已摘抄得满满 用兰波的诗开头 就算巴迪欧再左派 也见证了即使面对哲学 法国人也同样能够浪漫致死
评分爱不是安全,不是理性的算计,不是玩世不恭,不是“奇迹”和迅速耗尽的瞬间,“相遇”只是爱中时间序列的开始,而爱是坚持到底的冒险,是抵抗分离的决心,是跨越时间、空间、世界所造成的障碍的冲动,是永恒的努力与试图,将相遇的偶然化为命中注定,或者也可套用卢卡奇的说法“爱不存在,爱在生成”。 爱是主观对客观的战胜,是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战胜,是西西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高贵与坚持;是对差异的容许,是共存和超越,是平等自由联合的可能,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功利权衡和锱铢必较。爱是有差异的“一”变为“两”在现实中的持存,由此也可以说,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单位,“一切真正的爱,都怀抱着人类,不论这种爱表面看来多么谦逊、多么隐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