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雷德侯 海外中国研究 文化 历史 中国 海外汉学
发表于2025-01-22
万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依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的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不寻求忠实的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本书将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做一次深刻的旅行,揭示了中国艺术家是在一个多么复杂的体系之中,生产出成批的艺术品。这个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思想观念——宇宙是由万物所构成。
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
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柏林学术院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芝加哥、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兵马俑大军,日本与欧洲,中国明清绘画等。著《米蒂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万物》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萬物》,中国艺术史中的数学。
评分盛赞翻译和注释,很多译者注十分用功,便于人追本溯源。书本身,关于墓葬、兵马俑、梁木结构、书法的材料之前在别的地方读过,但雷德侯从“模具”入手的切入实在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显而易见因此非常nachvollziehbar,但在材料的处理上很有难度。一以贯之的美术史的书写必然要面临某种强加的“理念”对于事实和样本的裁剪。雷德侯处理的很好,它并没有将模具一词限死在机械复制的角度,而是变成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在手工复制和机械复制甚至在文人画中展现了微妙的差异和匠人的创造力。并借此将这种“匠人”的流水线制作和西方工业发展与西方艺术观对比,没有忽略工艺美术和文人艺术中任何一个方面,非常的独到。另外梁木结构的那篇,看着日本对木建构的修复工作,再想一想不知何时就要倒下的应县木塔,真是伤心啊。
评分鸣谢中对“模件”一词的使用做了明确说明,不仅仅是针对工艺而言,而是功能上的,但后者并未得到彰显。地狱的官府风貌【地狱诸冥王、陆信忠画坊、数套与一套画作之比较、《十王经》、早期地狱图、模件化的图像志、地狱的官僚机构】
评分没人不认识的福、寿作为字还是作为符号被认识/营造法式和金简的活字印刷手册目的不是指导施工而是建立一套标准帮助工程负责人控制生产
评分雷德侯的逻辑特别清楚,对材料的把握也比较扎实,不给人过度阐释的感觉。但归结到“画笔是否自由”这个对中国传统审美评价标准的问题上,还是会觉牵强,模件化的套用不是那么灵了,似乎把训练、生产,传承与创新的很多问题杂糅在一起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工艺过于注重自身修养和师承,少有这样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体系化的研究。这是现代世界的必然趋势。我相信我们有很多学者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早晚有一天会看到以现代科学语言解释的我们问话的层层面面,当然,我希望里面包含分子生物学层面的中医研究 ...
评分不错~讲得很精辟~可能是对它期待太大~毕竟上过节目` 不过后来发觉如果你对中国美术史有了解就只要读前言和序好了~没耐性者同~
评分正在看,但感触很深,作者从旁观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很特别,也是大多数人没想到的。 我看的初衷是想粗浅而又范围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想接触皮毛而又不可能深层次研究的一种自我陶醉和自我膨胀的虚荣目的。 在地坛书市上看见了,略一翻之下买回家。可仔细一看,操。是外国...
评分现在看看,觉得这本书对于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多过学术价值。 p4 (中国人将零件拼成艺术品。这一想法对于数字化制造的意义?)(通过系统而非个别的分析跳出了普通美术鉴赏的范畴) p208 圣经和佛经的大量印制对活字印刷的促进。 p255 在中国体系中文字和抽象的崇高地位,这与西...
万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