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民”之間

“賊”“民”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黃誌繁,男,1972年8月齣生,江西石城人。1991年畢業於贛南師範學院,1995年考入南昌大學曆史係,1998年獲碩士學位,1998年考入中山大學曆史係,2001年獲博士學位,2002年9月進入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2004年11月齣站。現為南昌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主要研究明清社會經濟史,重點研究贛南社會史。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黃誌繁
出品人:
頁數:293
译者:
出版時間:2006-11
價格:2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25036
叢書系列:曆史·田野叢書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贛南 
  • 地域社會 
  • 社會學 
  • 曆史 
  • 人類學 
  • 江西 
  • 曆史人類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試圖通過重構12—18世紀長達六百年間贛南山區的地方動亂與社會變遷曆史,展現中國曆史上地方動亂及其引起社會變遷之圖景,以加深對中國曆史上“動亂”的理解,重新思考中國傳統社會變遷的曆史與邏輯。

目錄:

叢書總序 走嚮曆史現場 陳春聲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範式轉換:地方動亂與傳統社會變遷

第二節 地理與人文:作為區域的贛南

第二章 煙瘴之地,土豪與王朝變遷

第一節 煙瘴之地、好訟之民與販鹽之賊

第二節 土豪、隅官與保伍法

第三節 峒寇:盆地開發與王朝教化

第四節 邊界的模糊:文天祥抗元與“佘賊”

第三章 山區開發、盜賊救化

第一節 元明之際地方社會的分化

第二節 山區開發、流民問題與社會動亂

第三節 剿與撫:邊界山區社會秩序的變動

第四節 江右王門、風水與科舉

第四章 流民、土著與國傢認同

第一節 流民問題與生態危機

第二節 地域社會變革與租佃關係

第三節 戶籍與科舉

第四節 宗族與國傢認同

第五章 個案的考察:宋至清初前地域社會變遷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作為王朝話語與生態變遷的“地方動亂”

第二節 動亂與社會變遷:對“大一統”中國的重新認識

參考文獻

後記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上來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本書廢話實在是多啊。一句論述當中夾雜很多引文,引文引好還不厭其煩要用白話再解釋一通。話說,看不懂文言的人應該是根本不會看這本書的好不好。而唯一的那句論述有時候居然又是廢話,即,即使不講,以常理推之亦可得。這就顯出作者的著眼點有時過...  

評分

无论什么稀缺的书 豆瓣上总能看到他有 一点开又什么都没有 什么破网站 没有就不要误导别人 另外什么都没有你开什么书店 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

評分

上來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本書廢話實在是多啊。一句論述當中夾雜很多引文,引文引好還不厭其煩要用白話再解釋一通。話說,看不懂文言的人應該是根本不會看這本書的好不好。而唯一的那句論述有時候居然又是廢話,即,即使不講,以常理推之亦可得。這就顯出作者的著眼點有時過...  

評分

无论什么稀缺的书 豆瓣上总能看到他有 一点开又什么都没有 什么破网站 没有就不要误导别人 另外什么都没有你开什么书店 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

評分

无论什么稀缺的书 豆瓣上总能看到他有 一点开又什么都没有 什么破网站 没有就不要误导别人 另外什么都没有你开什么书店 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个评论太短了这...

用戶評價

评分

論文式沒有什麼意思~

评分

【華南研究區域個案拓展】作者基本沿著劉誌偉老師的《在國傢與社會之間》的思路,討論贛南地區的社會變遷。將史料中的「賊」與「民」放在歷史的脈絡中去討論,發現兩者之間對立與聯繫。宋代贛南地區仍有「瘴氣之地」的稱號,王朝對該地區的統治薄弱。所謂的「峒寇」,並非隻是少數民族,往往是處於王朝統治的「化外之民」雜處的混閤體,這種混亂狀態既受到當地的地理形式影響,也與鹽的貿易密切相關。經歷南宋到清代的「教化」,作為土著的贛南山民逐漸融入國傢的政治管轄和禮製的約束之下。但是在閩粵流民的湧入,土著與流民的矛盾使得贛南地方社會仍然處於失控狀態,因而需要進一步融閤。

评分

雖然不該強求一本書,或者一本博士論文修改發錶的書能將地方的“結構過程”說得很徹底、清晰、全麵,但還是希望今後能日漸完善,並能有所創新。

评分

作為一本博士論文,在理論迴溯上是試圖迴應農民戰爭及其他以往“動亂研究範式”,但是僅將“贛南”作為方法,沒有反思地區史研究的成果,顯得不完整,尤其是對唐立宗的傑齣研究,沒有評述。忽視瞭作為族群話語的“峒”,而此點早已被其師劉誌偉教授,及趙世瑜教授指齣。甚至可以說族群在這本書中是缺位的。作者還提齣要進行生態學視角下的分析,除瞭第一章之外,幾乎未見。結論部分稍稍有點套用華南研究常規路數。相比之下,這一個叢書中的區與界、從異域到舊疆更好。但是不得不說,作者分析的方麵非常全,而且生態視角與山區史正是我所關注的,此書啓發也不小,也是學術前史中的重要一本。我更希望華南學派影響下的學者,真正走齣華南模式。

评分

生態壓力促山區開發,引地方社會與王朝體製矛盾,緻動亂,誘王朝教化,多族群共享社會文化體係,關係緊張。王朝正統觀念“下滲”,地方社會漸成“版圖”下“地方”。陽明贛南實踐中鄉約教化與保甲控製之輕重、租佃關係中階級矛盾與流民土著矛盾孰先兩處分析為亮點,餘者略平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