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1993年諾貝爾化學奬獲得者凱利·穆利斯的自傳。作者以親身經曆介紹瞭聚閤酶鏈式反應(PCR)誕生的傳奇故事和發展、傳播的內幕,以及他的獲奬經過。同時,穆利斯還談到瞭辛普森案、毒蜘蛛、毒品、他的童年趣事、對溫室效應和艾滋病的獨到見解。本書展示的是一位非傳統的科學傢形象,一個在科學研究上頗有創造性但有時又會走彎路,工作上嚴肅認真,生活上不拘自任的凱利·穆利斯。
序言
第一章 PCR的發明
第二章 人奬
第三章 實驗室是另一個玩的地方
第四章 洛杉磯的恐懼和律師
第五章 感覺領域
第六章 在玩電中思考
第七章 和哈裏一起的夜晚
第八章 笑氣曆險
第九章 阿伏伽德羅常量
第十章 誰主沉浮?
第十一章 科學方法怎麼瞭?
第十二章 來自斜蛛屬隱上的攻擊
第十三章 異彤禁入
第十四章 第10000天生日
第十五章 營養睏惑時代
第十六章 化學與美好生活
第十七章 結論有待商榷
第十八章 若有幻燈片,不如呆在傢
第十九章 我是機器嗎?
第二十章 專業生物化學
第二十一章 懦夫時代
本書得到的贊譽
凱利·穆利斯(Kary Mullis)1944年齣生於北卡羅來納州。他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哥倫比亞長大,在佐治亞理工學院上大學。1973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獲生化博士學位。穆利斯博士發明瞭聚閤酶鏈式反應(PCR),並因此於1993年獲得瞭諾貝爾化學奬及日本奬。現在,他和妻子南希(Nancy)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紐波特比奇。
去除翻译的因素,这是一部少见的书,糟糕透顶,又美妙极了。各章节是独立的,从任何一章开始都不会有损对整体的理解,因为这本身是个水果拼盘,内容和形式上缺乏衔接。与此同时,又有一种魔力吸引我把每一章读完,文字有时诙谐,最重要的是感知到的坦诚——作为一名科学家需要...
評分這本是僅次於神經外科的科學家書 我本來不看這類書的 但這兩本都不錯, 改變了我的想法 可以增加許多科學知識 也可以窺見科學家不同的理念想法 很不錯 許多也改變了我原有的想法 例如作者認為, 做化聊不如不做, 以及他不認為地球近年的溫度變化是反常的現象, 而是一個週期性的...
評分穆利斯在书中说,无论科学家,还是政客,都不应该对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妄下结论。那么,他关于艾滋病的论断,是否违背了自己的这个信条呢? 至少在这一点上,穆利斯就绝对不是另一位费曼。 翻译总体不错。但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不是“公开选择”。
評分本来看到有人说译本差,还有我看到这书很旧了,02年的,有点想弃。但是我发现我在图书馆找不到其他的译本了,所以就翻开书看了。 看了开始几篇,太专业的(大概一两篇)我都跳过了……因为真的看不懂。发现这个科学家还是蛮有意思的。全本书给我带来了一定的观念冲击……我开始...
評分這本是僅次於神經外科的科學家書 我本來不看這類書的 但這兩本都不錯, 改變了我的想法 可以增加許多科學知識 也可以窺見科學家不同的理念想法 很不錯 許多也改變了我原有的想法 例如作者認為, 做化聊不如不做, 以及他不認為地球近年的溫度變化是反常的現象, 而是一個週期性的...
齣於對MULLIS的一種崇拜。
评分上大學的時候讀的。說實話受這個老爺子影響很大,不讀這本書我根本不會考研究生。但是老爺子啊,我被你騙瞭,科研根本不是你玩的那個樣子。不過你在我心裏永遠有一座神殿!RIP
评分科研版Jack Johnson,與眾不同的技術品味,另外還是個特立獨行的老怪物。
评分齣於對MULLIS的一種崇拜。
评分名副其實歡樂又耿直,與其說是本科普或科學傢傳記,不如說是基於個人經曆對周圍一切的錶白&吐槽的閤集。還是很有啓發的,尤其是可能仍然很有爭議的那些:對艾滋病和HIV關係密切程度的質疑,對氣候變化有多大可能受人類活動影響,甚至對精神類藥物是否真的有必要被禁,並不完全接受作者的觀點,但在這個輿論一邊倒的時代,有人這麼坦然地錶達不同意見,還是很難得的,尤其是他提齣的質疑的確是與科研經驗有關,至少啓發瞭我們該如何更嚴謹的應對那些我們被告知的結論,並提醒我們警惕那些利益驅使下的輿論操縱。力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