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

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著名文学评家和文化理论家,现任曼彻所特大学英文讲座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伊格尔顿以“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界和文艺理论评析当代西方各种美学和文学批评流派,分析和评价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当代美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界影响广泛,主要著作有《莎士比亚和社会》《流亡者和移居者》《权力的神话:对勃朗特姐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批评和思想竟识》《活尔特·本亚明,或导向革命的批评》《文学理论概论》《批评的作用》等。

出版者: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英] 特里·伊格尔顿
出品人:
页数:257
译者:王逢振
出版时间:2006-03-01
价格:24.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4373213
丛书系列:西方文库·思想译丛
图书标签:
  • 伊格尔顿 
  • 文学理论 
  • 文艺理论 
  • 现象学 
  • 解释学 
  • 哲学 
  • 文论 
  • 英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英国著名批评家伊格尔顿的重要著作之一,作品简明扼要地评介了20世纪后半期的各种理论流派,包括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权主义等。为读者勾勒出当代西方学理论的主要脉络。本书是西方高等学校生学习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必读著作,清晰易懂,被誉为批评理论的“普及本”。

本书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主要批评理论,在英美各大学颇受欢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理论在学术界越来越受重视,另一方面是伊格尔顿把这些晦涩的理论变成了比较通俗的语言,使人们容易读懂,不必花很大气力就能对各种理论的概况有所了解。 全书的基点是:文学理论是由特定历史阶段决定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理论的变化发展都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现实有关。 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是文学?”,通过追溯英国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说明文学的观念实际上是个时代的观念;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分别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文学理论;最后,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得出结论: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本书的意图是为那些以前很少了解或不了解现代文学理论的人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该书就是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的中译,可能就是王逢振翻译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再版,可是王逢振并没有说明,还取了个这样的怪名字,还搬出伊格尔顿写的中文版序言,不知情的人真以为是伊格尔顿新写的一本书呢(我一开始就是那样被误导的)。 作...  

评分

评分

从《导言:文学是什么》到《结论:政治批评》酣畅淋漓的读一遍,我们不难发现,罗兰•巴特不过是把作者“杀死”,而伊格尔顿则是决意要将文学“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在《导言》中,伊格尔顿就先将“文学性”的定义——如“虚构性”,或者是形式主义者认为的“由于话语之间的...  

评分

评分

十九世纪的西方文学是以作品的创作为中心,但到了二十世纪。则转为了以作品本身和作品的接受为中心。 在现代作家那里,对常识,真理,理性的怀疑通过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 西方的文学评论经过了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阶段。 形式主义起源于俄国,最经典的理论是陌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其實就是Eagleton《文學理論導讀》,不過是另一個譯本

评分

这书就是《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的中译本,当年翻译成《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现在用这个名字来混淆视听不说,封面上的英文书名也弄得不伦不类,颇有侵权之嫌。莫非是“盗版”?此外,本书的翻译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精读,建议还是去读伍晓明的译本吧。

评分

史哲合璧之作。

评分

【警告】文学理论专业学生请谨慎阅读,该书可能对读者的学术热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戕害,其对整个人文科学和科学所做出的评价虽有一定价值但几乎是毁灭性的,尤其强烈建议有志于从社会科学转向人文科学的学生:翻都不要翻。

评分

针对理论: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是否有上纲上线之嫌? 针对翻译:福柯翻译成富考,每日邮报翻译成天天照的镜子……谁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