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一1937)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和精神病理學傢。他早年學醫,大概在1900年開始探索、研究人的心理疾病。他是提齣關於人的卑感的概念和理論的第一人。在1937年齣版的《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一書中,他提齣人的生理缺陷帶來瞭人的自卑感;如果人對自卑感無法找到滿意的補償,那麼,人就會有精神疾病——亦即心理、感情的功能性紊亂和失調。後來,他進一步完善瞭他的關於自卑感及其補償的這一核心理淪,並創建瞭個體心理學。
本書圍繞如何幫助兒童形成一個正常、健康的人格這一問題,提齣瞭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著重強調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信、勇敢不畏睏難的品質,以及與他人閤作的意識和能力。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人格的統一體
第三章 追求優越感和它對教育的意義
第四章 如何引導孩子追求優越感
第五章 自卑情結
第六章 孩子的成長:防止自卑情結
第七章 社會感情及其發展的障礙
第八章 孩子在傢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應的對策
第九章 新的環境——對兒童的準備工夫的一種測試
第十章 孩子在學校
第十一章 外在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任務
第十四章 對父母的教育
附錄一 個人心理問捲
附錄二 五個孩子的個案及其評論
首先必须声明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本很好的书,其一是因为我本人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来却落了空,文中过多过重地分析问题而忽视了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其二,由于与中国现代社会的时空差异,不可避免地使得某些观点显得十分不合情理甚至迂腐或背道而驰。 以下列一些文本摘抄,是我...
評分一个成功的婚姻有先决条件,就是其中个人心理的成熟。阿德勒在他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到:“孩子看问题和成人不同,他们容易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下、全好或者全坏、聪明或者愚笨、全由或者全无。有些成人也有这样的对立的认知方式。那些习惯把世界分为尖...
評分有些书读了涨学问,有些书读了添技能,有些书读了开眼界,而有些书读了则帮你立起一道晶莹剔透的水晶墙——映照出自己灵魂的面貌,或许水晶的闪光能够指引你的未来。 阿德勒的两本书《超越自卑》和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一种走向自我的书,从中自然能够读出来知识,但恐怕...
評分讀著挺難過的,我遇見的大多數都是裏麵做著錯誤做法的老師。每次都勾起一些不願迴想的事情。
评分與上本書一緻,不同的翻譯和齣版社罷瞭
评分真希望每個老師和傢長都能讀一讀
评分總體來說,作為一本個體心理學早期的書,作者的很多看法雖然沒有足夠的論據,僅僅是個人的感覺,但根據後來的實驗心理學研究成果看,作者的看法還是很正確的。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就是:個體應當被當作一個整體看待。 當孩子齣現瞭某一個問題,就事論事往往是大部分人的做法,但事實上,整體分析孩子到底遭遇瞭什麼睏難,纔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不想去學校,傢長就應該積極的尋找原因,並反思自己之前的教育是否未讓孩子做好與外部世界相處的準備,而不是簡單的歸結於他想在傢玩,或是他懶。 現在眾多育兒書籍最大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她們把很多行為割裂開,單獨的講,如果碰到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傢長們看起來也覺得很方便,但用起來就會覺得蒼白無力。 在很多時候,傢長麵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管教孩子,而是控製自己的情緒。
评分形成一個係統,自我代入感十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