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人格的统一体
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和它对教育的意义
第四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五章 自卑情结
第六章 孩子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
第七章 社会感情及其发展的障碍
第八章 孩子在家庭的位置:孩子的心理及其相应的对策
第九章 新的环境——对儿童的准备工夫的一种测试
第十章 孩子在学校
第十一章 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者的任务
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一 个人心理问卷
附录二 五个孩子的个案及其评论
本书著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一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和精神病理学家。他早年学医,大概在1900年开始探索、研究人的心理疾病。他是提出关于人的卑感的概念和理论的第一人。在1937年出版的《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一书中,他提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了人的自卑感;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亦即心理、感情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后来,他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关于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这一核心理沦,并创建了个体心理学。
这本书虽然是很纯理论的书,但不知何故,这本书有某种令人向内探寻的力量,这两天在看这本书时,也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些原来我也有着很难过很委屈的童年,现在回想童年的自己,只是会莫名想哭。你知道,曾经和你一起玩着幼稚游戏的小孩儿有一天他也同样地运用不正确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虽然是很纯理论的书,但不知何故,这本书有某种令人向内探寻的力量,这两天在看这本书时,也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些原来我也有着很难过很委屈的童年,现在回想童年的自己,只是会莫名想哭。你知道,曾经和你一起玩着幼稚游戏的小孩儿有一天他也同样地运用不正确的方式...
评分一个成功的婚姻有先决条件,就是其中个人心理的成熟。阿德勒在他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到:“孩子看问题和成人不同,他们容易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上或下、全好或者全坏、聪明或者愚笨、全由或者全无。有些成人也有这样的对立的认知方式。那些习惯把世界分为尖...
评分个体心理学的一些观点挺有趣的:人生而自卑 但又追求优越感,正是这两者构成了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在儿童甚至婴幼儿期就形成,这和传统“三岁看老”的观点是挺接近的。幼时的生活经历塑造人的认知,很多问题都来自于自身认知的偏差,长大后想去纠正应该是非常困难,而且代价很大。
评分Adler
评分对认识自己对育儿都获益匪浅
评分总体来说,作为一本个体心理学早期的书,作者的很多看法虽然没有足够的论据,仅仅是个人的感觉,但根据后来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看,作者的看法还是很正确的。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个体应当被当作一个整体看待。 当孩子出现了某一个问题,就事论事往往是大部分人的做法,但事实上,整体分析孩子到底遭遇了什么困难,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不想去学校,家长就应该积极的寻找原因,并反思自己之前的教育是否未让孩子做好与外部世界相处的准备,而不是简单的归结于他想在家玩,或是他懒。 现在众多育儿书籍最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她们把很多行为割裂开,单独的讲,如果碰到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家长们看起来也觉得很方便,但用起来就会觉得苍白无力。 在很多时候,家长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管教孩子,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评分对认识自己对育儿都获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