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向来被视为林语堂最重要的著作。但他本人,是否会觉得《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更重要些,这部为“纪念全国在前线牺牲的勇男儿”的70万字巨著先后获得4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亦或许是《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评分惟有中国人才能如此看透中国人。看到我们伟大的虚弱,强壮的渺小,忍耐的坚韧以及消极中的积极。林语堂先生站在这样一个主观又客观的位置上,亲热地称呼我们《吾国与吾民》: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与家人。依循着血脉里相似的气味,并不把自己剥离于这个群体,只是怀着满...
评分(一) 寺庙一座好好的教堂或许更能是一座好学校,在神圣而又万能的上帝面前,只有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灵魂的最好导师。 但是国人长期以来都没有习惯这种嗜好,国人更多的时候无非是想躲进钟鸣鼎盛的寺庙丛林深处,佛祖的大智慧近在咫尺,眼瞅着镏金溢彩的神像眨巴着眨巴着还...
评分这不是我第一次读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但很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人生如茶,在辗转中日渐宁静,在沉浮中逐步归于平淡。历久弥新越陈越香的是人生的智慧和明达的心灵。 第一次读《吾国与吾民》在十年前。十年里,“我的日子...
评分惟有中国人才能如此看透中国人。看到我们伟大的虚弱,强壮的渺小,忍耐的坚韧以及消极中的积极。林语堂先生站在这样一个主观又客观的位置上,亲热地称呼我们《吾国与吾民》: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与家人。依循着血脉里相似的气味,并不把自己剥离于这个群体,只是怀着满...
终于读完了~~一边感同身受的学习,一边思考力所能及的改变,值得收藏!
评分大学者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剖析,经典并不过时。
评分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辱我,慢我,冷笑笑我,藐视我,毁伤我,嫌恶恨我,诈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评分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辱我,慢我,冷笑笑我,藐视我,毁伤我,嫌恶恨我,诈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评分终于读完了~~一边感同身受的学习,一边思考力所能及的改变,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