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名称,自那以后,社会学经历了最初的创立阶段、制度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入当代发展阶段。虽然其内容、流派已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但其中最基本的主要著作自始至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E.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就属此列。 本书最早出版于1895年。由于本书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著名社会学家许德珩先生的译本。我馆考虑到当前社会需要和中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决定重译这本书。中译本依据的是法国巴黎费利克斯·阿尔冈出版社1919年的版本。
E.迪尔凯姆(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858年4月15日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士家庭,早年曾继父志作一名拉比。1879-1882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1887年在桑斯、圣康坦、特鲁瓦等地的许多中学任教,1885-1886年赴德游学,深受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的赞赏。1887年起,在波尔多大学教授社会哲学,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1898年,他创建了法国的《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个刊物,一批年轻学者组成了一个社会学家的团体:社会学年鉴派。1917年11月15日于巴黎逝世。
中国教育部高教网 http://www.hie-edu.org/ztyj_detail.php?id=10268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http://myy.cass.cn/news/749296.htm 中国社会学网 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750410.htm 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重阳研究员 研究员...
评分宏观上惊人地清晰有力,微观上惊人地啰嗦磨叽。外部说服力惊人,内部催眠度十足。我就是喜欢虽然知道你对你厉害你经典但还是想给你打三星的感觉。
评分这应该是今年读的最仔细的一本书了 一字一句读了两遍 读书笔记也记了不少 鉴于之后马上要写相关作业 在此不多讲了 最喜欢的一句话:重要的不再是无望地追求越追越远的目标,而是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保持正常形态,一旦这种形态遭到破坏,就去重建它,一旦它的存在条件改变了,就去重新寻找条件。
评分看得好痛苦。一来是不知道他的对话者和出现的脉络,霍布斯卢梭孔德斯宾塞我都没看过;二来不知道他提出的这些原则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意义呢。【前天看李猛的文章,特别提到被忽视的涂尔干著作中的道德哲学背景,分工、自杀和宗教,其实有一以贯之的关照呢吧】
评分涂尔干的方法论。诚如李康老师所言,这本书在“宏观上惊人地清晰有力,微观上惊人地啰嗦磨叽”。然涂尔干摆脱过往偏见桎梏,驳斥孔德和斯宾塞的理论,树立研究主体(社会事实),奠定观察、解释和求证的诸多准则,力求从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脱离,为社会学正名并进一步解放其意义和能用,刀劈斧凿的开创之功不可不说殊为显伟。结论部分涂尔干更是写得直接燃了起来。(好吧虽说读起来还是乏味了点)
评分: C91-03/3322-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