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售出逾1,000,000册,畅销35国的杰出黑色喜剧
◆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机智小说奖、英国威弗敦好读奖 获奖作品
◆布克奖、橘子图书奖 入围作品
◆《纽约客》《卫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独立报》赞誉推荐
···
这是一个关于大胸、勃起障碍和拖拉机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饥饿、战争和人类精神的故事
一场移民婚姻的荒诞闹剧,一个英国家庭的乌克兰家族史
以幽默对抗荒诞 令无数读者笑到落泪
···
【内容简介】
84岁的老父亲要与36岁的“波提切利的出水维纳斯”——乌克兰尤物瓦伦蒂娜结婚了。为了拯救老爸可预知的人生大难,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决定搁置长期的感情不和,联手把移民工程师父亲从体态丰满、风骚妖艳的淘金者瓦伦蒂娜手中解救出来。而这位火辣的新娘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料,这场两姐妹驱逐瓦伦蒂娜的战争,却逐步掀开家族的秘密以及一连串悲喜交加的不堪往事……
···
【关于这本书,他们说……】
发人深思,令人捧腹,一出喜剧的盛宴。一幅关于衰老、欲望和贪婪的充满欢腾的油画。
——《经济学人》
这本书让我整整一年都笑容可掬,笑口常开。东西欧文化冲突中极富戏剧性的部分在这个讲述两姐妹的明争暗斗的有趣故事中得以展现。
——《格拉斯哥先驱报》
柳薇卡这本有趣又刺激的书是对中欧移民经验的一次精彩至极的解剖。这本关于性欲与进步,轻快与恐惧,假定与怀疑的小说,托出了一连串丰盛的家族真相。
——英国《每日电讯》
玛琳娜·柳薇卡出生于二战难民营,透过她对生活与历史的精心编织,读者所能看到的不只是隔着时空的乌克兰民族的具体苦难,更有极权体制下普通人逆境求生的细枝末节。在一个地动山摇、草菅人命的时代,活下来便是胜利。
——熊培云
玛琳娜·柳薇卡与赫塔·米勒相似:用生感对抗死感,用诗意对抗极权,用幽默对抗荒诞。
——思郁
我又读了一遍《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我从那些对饥饿与战争、纳粹法西斯与极权的回忆中幸存了下来,我从第一页笑到了最后一页。
——李静睿
【作者简介】
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英国作家。“二战”结束时出生在德国基尔难民营,父母均为乌克兰人。她在英国长大,居住在谢菲尔德,曾任教于哈姆勒大学。她的写作始终关注移民的心态、遭遇和处境。58岁时柳薇卡凭借《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举成名,赢得2005年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剧小说奖和机智小说奖。2007年出版《英国农民工小像》,延续其黑色喜剧的风格,该书于2008年入围乔治·奥威尔奖。
···
【译者简介】
邵文实,译作另有《女性白皮书》《非常女人》《赢者之师》《美国悲剧》《日本魅影》《流氓的归来》《英国农民工小像》《远方之镜》等。
文/陈嫣婧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2-02-26 我是真心喜欢柳薇卡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现总结出喜欢它的理由如下: 一、它不属于类型小说,你很难评判它通俗还是高雅,要说纯文学,它还不够阳春白雪,要说通俗小说,它又不乏那么点高傲的心气,如果你要把她放在书架上归类...
评分以下来自新浪微博 Bigteeth:能够与《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媲美的小说名是不是只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当然,如果算上哲学书,《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有一定竞争力。 TNC-Forever粒:光看名就不想读下去~《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以为是些学术性的东西,可偏又有个吸引人...
评分把①“家事(八十岁老父亲突然要娶比女儿还年轻的新妻子,引发家庭内乱); ②国事(乌克兰近现代史与拖拉机制造业史); ③天下事(两次世界大战、移民潮与前苏联时代更迭); 写得趣味盎然又暗含血泪,语言流畅幽默,还是乌克兰美食包装下的中老年妇女婚姻危机小说,女性元...
评分读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早年在集中营的回忆录,印象最深的不是杀戮和恐惧,而是一个孩子颇为“幸福”的生活。这里的幸福当然是相对而言,但是不得不承认,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世界存有巨大差距。整个世界的苦难瞬间坍塌的时候,孩子的目光也会聚焦于苦难之外的事物。对他们...
评分把①“家事(八十岁老父亲突然要娶比女儿还年轻的新妻子,引发家庭内乱); ②国事(乌克兰近现代史与拖拉机制造业史); ③天下事(两次世界大战、移民潮与前苏联时代更迭); 写得趣味盎然又暗含血泪,语言流畅幽默,还是乌克兰美食包装下的中老年妇女婚姻危机小说,女性元...
被结尾父亲做瑜伽的段落笑到崩溃。。。
评分一直以为是一本关于拖拉机的教科书,再版很好。
评分没有想象中好看,情节有点混乱。最欣赏的第一是对乌克兰家庭史的勾勒,第二就是这段话:“我过去一直以为在说起我父母的生活时,那将会是个快乐的故事,一个喜悦战胜悲剧的故事,一个爱情战胜不可能的故事,但现在我发现,幸福只是转瞬即逝的片刻,要在它们溜走之前抓住并好好庆祝。”
评分当“外敌”消退,又渐成家族史写作,类型作品不太好处理的诸如破裂-缝合、控诉或者批判处理得依旧不太满意,书末艳妇回乡也成为一个简易的象征。比较关注作品本身呈现出来的关于家族史/大历史的裂缝,如作者的自问父亲去国是政治逃难还是经济流动?这或者才是类型作品的迷人之处。
评分没那个文化背景,很难理解这书是怎么拿到布克奖的……文体欠奉,技法也也相当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