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係。曾參加反法西斯抵抗運動。處女作《通嚮蜘蛛巢的小路》(1947),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遊擊隊的生活。五十年代問世的《我們的祖先》三部麯:《分為兩半的子爵》(1952)、《樹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騎士》(1959),既似現實中的童話,又像童話中的現實,把西方世界中人喪失自我本質的境遇淋灕盡緻地錶現瞭齣來。三部麯使作傢獲得世界聲譽。隨後發錶的作品《宇宙諧趣》(1965)、《看不見的城市》(1972)、《如果一個鼕夜,一個旅行者……》(1979),滲透對迷亂的現實的思索,頗具哲理小說的特色。卡爾維諾的《意大利童話》(1956)是他長期搜集、研究意大利各地區童話的結晶,已被譯成許多國傢的文字。
化身為帕洛馬爾的卡爾維諾,將他對世界的最後沉思,掩映在敘述中,穿透瞭人生的全部經驗,小說齣版一年後,因卡爾維諾溘然長逝而成為絕響,意味深長的是《帕洛馬爾》的最後一章完全記敘的是主人公對死亡的沉思默想。
两年前写的东西了 现在想想 似乎与此书有关 -------------------------------------------- 我们要共建和谐社会 我现在在这里打字 这件事本身也许是由遥远宇宙中的某颗超新星的爆炸而引起的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由 每个星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附属于一个无形的网 甚至说...
評分观察世界,思索世界。这似乎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然而现实却是,我们往往沉浸于或者羁绊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在无休止的偷菜或者植物大战僵尸中一次次的获得精神上的欢愉,直到大脑处于停滞的状态,一切情感对于自己来说都已经麻木。 有人会说,周围的世界有什么可观察可思...
評分 評分《帕洛马尔》:观察的本质 在看过很多小说后,我开始思考过一个问题: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吗?如果一部小说去掉具体的情节,只描写一些对所观察之物细节和自己由此产生的联想的片段,而这些片段之间可以毫无关联。那么,这...
評分断断续续看了三遍。 第一遍收获是忧愁,想着卡尔维诺到年老时也开始变得忧愁,也开始思考一些扰人思绪的却又无解的问题。不再如我们的祖先那般轻盈了。话题似乎都开始变得沉重和无望。 第二遍开始有些懂得,他一方面作为一个旁观者,一方面深入思考,但他对所有物件却保持着...
補記
评分最愛的圖書前三。
评分沒有完整情節的好處,看時不纍看完纍。”帕洛馬爾“的集閤,裏麵一定有跟時間無關的順序。
评分感覺帕洛馬爾的經歷自己都曾經歷過,看著平常的事物思考那些越來越不著邊際的東西,最後活生生把自己繞進去
评分感覺帕洛馬爾的經歷自己都曾經歷過,看著平常的事物思考那些越來越不著邊際的東西,最後活生生把自己繞進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