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曾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1947),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游击队的生活。五十年代问世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分为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三部曲使作家获得世界声誉。随后发表的作品《宇宙谐趣》(1965)、《看不见的城市》(1972)、《如果一个冬夜,一个旅行者……》(1979),渗透对迷乱的现实的思索,颇具哲理小说的特色。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1956)是他长期搜集、研究意大利各地区童话的结晶,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而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卡氏的最后一本小说,与其说是“帕洛马尔”这一人物的所见所想,莫不如说是以一个个短篇为载体的概念解读。通篇读下来觉得卡氏最主要的人生态度还是不可知论吧——既然不可知,所以惟有用狡黠的态度来应对,这样在探寻什么而终不能得之后才能较容易释怀。这个帕洛马尔的人物特...
评分卡氏的最后一本小说,与其说是“帕洛马尔”这一人物的所见所想,莫不如说是以一个个短篇为载体的概念解读。通篇读下来觉得卡氏最主要的人生态度还是不可知论吧——既然不可知,所以惟有用狡黠的态度来应对,这样在探寻什么而终不能得之后才能较容易释怀。这个帕洛马尔的人物特...
评分观察世界,思索世界。这似乎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然而现实却是,我们往往沉浸于或者羁绊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在无休止的偷菜或者植物大战僵尸中一次次的获得精神上的欢愉,直到大脑处于停滞的状态,一切情感对于自己来说都已经麻木。 有人会说,周围的世界有什么可观察可思...
评分1、如不考虑构成一个浪头的各种复杂因素以及同样复杂的各种伴生现象,那就无法观察到每一个浪头 2、如不完全按照礼俗行事,人们不仅得不到自由,做不到坦率,反而会行不能无虑,言不能由衷 3、难道我们共有的东西,恰恰是我们作为个人才能感受到的东西吗? 4、在这个日趋解...
评分他说,原来打算写两个人物,犹如白天与黑夜,犹如天空与大地。而后来,他们融为了一体。帕洛马尔。 卡尔维诺的世界就如帕洛马尔一样,精密而和谐,擅长小细节与时空转换,我明白,译文一定缺失了很多,但阅读的快感,仍旧袭来。 帕洛马尔的世界,只得他一人。他所追求的世界和...
三缄其口后的感悟总会是上乘的。
评分好久以前看的了,在图书馆找到的这个老版本。好奇:老版本译者的名字“肖天佑”在新版本里变成了“萧天佑”。卡尔维诺,比起小说家这个名号来说,我更愿意称他是一个“文字工程师”,他总能将小说的有限和无限灵活玩转。
评分装帧很差,已经脱胶了
评分无语
评分所谓瘫在床上思考,思考戛然而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