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来,中文世界在学术翻译方面是比英语世界落后的,但偶尔有一两本书的译介,中文世界要比英语世界强一些,《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译介就属于这种情况。 《古典时代疯狂史》有一个英文缩写本叫《疯癫与文明》,1999年就有了中文译本。但《疯癫与文明》是很有问题的,将法文原著的许多精微之处都删去了,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普及读物。目前,英语世界还在使用着这个有问题的缩写本,而中文世界则很幸运地有了林志明先生比较可靠的全译本。 当然,林译本在台湾已经出版了好几年,对福柯思想感兴趣的内地学术书读者恐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现在,中文简体字版终于推出,好歹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了。
米歇尔・福柯(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包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福柯的《古典时代疯狂史》就是在为疯狂作史立传。 时间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17世纪中期,再到现代。由于疯狂这种特殊的历史存在,它实际上一直处于隐秘的,甚至的缺席的位置。因此《疯狂史》要写的,其实是一部疯狂如何遭到理性排除、压抑,以及这个事件本身又如何遭到遗忘,...
评分第一部: 第一章:《疯人船》: 1. 麻风——性病——疯人 2. 疯人有宗教神圣性、仪式性 3. 疯人与水的关系 4. 15S疯狂被认为是虚无和死亡的化身 5. 文艺复兴对神权的打破使疯狂在过剩的无意义形象中成为一种世界的知识。 6. 疯狂在文本中成为道德范畴的恶 7. 疯狂在批判性和悲...
评分当有了足够的经历时,可以用心去读这本书,体会作者和人们的痛苦. 疯狂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文明的产物,疯狂史就是迫害史。--福柯,31岁 一本书里有着一个人的灵魂,与魂灵对话是有意思的生活方式 贝壳串珠作为符号,在人类早期的作用. 一个探索的过程 p12 (自然的秩序,人的意义和必...
评分 评分第一部: 第一章:《疯人船》: 1. 麻风——性病——疯人 2. 疯人有宗教神圣性、仪式性 3. 疯人与水的关系 4. 15S疯狂被认为是虚无和死亡的化身 5. 文艺复兴对神权的打破使疯狂在过剩的无意义形象中成为一种世界的知识。 6. 疯狂在文本中成为道德范畴的恶 7. 疯狂在批判性和悲...
我不喜欢疯癫与文明。。。我要看这个。。。
评分在谈论哲学之前,必须先拥有诗人的才华。
评分历时一年读完,脉络整理了几页,略散乱。感觉不如读缩写本。从疯人船出发,到大禁闭时期的惩戒与纠正,揭示疯狂的体验,非理性的作用在于定义其空间并模糊其事实;疯狂意识的介绍与其自然化,谵妄的超越性,疯狂之非存有显示特征,介绍一些症状以及医生病人的情况;回归于非理性,展示其差异与疯狂的时间意识,伴随监禁的消退与经济历史,对疯狂的自由与解放,导致其回归;疯狂的二律背反,只有疯狂,才能成为其眼中自然,并推出人成为真正的人疯人是必经之路。至此疯人从古典非理性分割空间的无理智者转变为现代疾病的精神错乱者,非理性成为现代作品的决定成分,至此疯狂走向了新的胜利,即以无可衡量来衡量自身。
评分文学的,太文学的。
评分文学的,太文学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