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到惩罚体系,从疯癫与文明到尼采与先锋思想,福柯的作品对20世纪晚期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然而,在涉及面广与影响力强的同时,这些作品也以晦涩难读著称。
本书为福柯的作品提供了可信的导读,这些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哲学等广泛领域;同时,作者加里·古廷还探究了一些关键主题,这些主题在福柯深入研究身份、知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等领域时,曾让他甚为着迷。
Gary Gutting,美国圣母大学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法国哲学、科学哲学以及宗教哲学。著有《20世纪法国哲学》(2001)、《实用自由主义与对现代性的批评》(1998)、《米歇尔·福柯的科学理笥考古学》(1989)、《宗教信仰与宗教怀疑主义》(1982)等;编有《剑桥福柯指南》(1994)。
王育平,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文/吴情 无论是流行文化中被暧昧化的词“基情”,还是西方上世纪曾上演的同性恋游行抗议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等,在或戏谑或充满正义感的语句中,其实都站着一位巨人,米歇尔·福柯,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在有限的一生中,福柯竭力摆脱单一身份的束缚限制,当被笔者...
评分4.5星。作者对福柯思想的引介与批判深入浅出,从作品(而不是史料轶闻)推导分析福柯人生轨迹:文学道路(“极限体验”、主体的边缘化)与政治道路(私人的、激进怀疑的)。但存在矛盾,在于福柯自身,反自我主体的目的(消解“作者”身份、逃避隐藏拆分“自我”、让文字自己说...
评分 评分翻译的一般了f
评分高于本系列的平均水准。
评分一个迷人的反叛角色:思考者,怀疑者,批判者,颠覆者。不同于尼采用苏鲁式的断裂而不连贯的箴言来布道,福柯运用的是一种暗无天日、小心谨慎、耐心考证的系统性方式来质疑和颠覆那些习以为常的思维。语言本身作为独立存在的思想源泉(作者之死);人作为主体的边缘化(区别于传统历史学的“考古学”:对于“历史语境潜在结构”的分析/产生此结果而非彼结果的语境,而非历史上的个人或其成就);系谱学(限定在对于事物的描述上,而非对事物的因果“解释”,知识与权力);对人的肉体的规训取代传统的惩罚,并让人把这种规训内化,以期获得对人的全面控制(疯狂史、边缘化、性经验史、问题化、社会是一个全景敞式监狱)etc.福柯抵制任何固定的身份,因为它们都是社会规范内化的结果…读完短短一百来页,得了一些笼统而暧昧不清的概念,以及许多启发
评分福柯是历史化的康德。
评分我關注的是空間、語言和死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