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之外唯一的一篇美学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风格、人格与若干重要思路。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优美与崇高的对立与统一,一是强调美的主观性。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也不断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思想自由,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发表了《学院之争》(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为常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内容特殊的著作,其中关于审美判断和目的性判断的论述可以解释为联系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释为前两部批判的补充。
“崇高的性质激发人们的尊敬,而优美的性质则激发人们的爱慕。”我真切地认同这句话,并且由衷地将其发散开来——优美现如今只是优美,而当优美达到令人惊惧的极致,它终将演化为崇高得到敬意。
评分一个女性像是达西埃那样地满脑子都是希腊文,或者像是夏德莱伯爵夫人那样,对力学上的基本对抗性进行研究,简直就可以因此长出胡须来了,……[p.30] 以上这段话并不是出自某知名“厌女症”之口,而是哲学家康德在1763年的长文《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写下的。看过这些文字之后,...
评分“因为一个人只有满足了一种愿望时,才会发现自己是幸福的。所以是他能够享受巨大的满意(而又并不需要突出才能)的那种感觉,就肯定是非同小可的了。” “我们目前所要考虑的那种较精致的感情,主要地是如下两种:崇高的感情和优美的感情。这两种情操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
评分第一章开头 第二章(作为严肃青年)吐槽了文艺青年小资情调 如果人性的美与尊严的内在感情以及自制力和精神力量成了一个人的全部行为的基础,那么他就是严肃的,难于同轻薄的爱嬉闹的人,思想肤浅反复无常的人安然相处。 第二章(作为一辈子没结婚的人)吐槽了男人和女人 ...
评分美有两种,即优美感与崇高感。每一种刺激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不同的方式。 崇高感感动人,而优美感则迷醉人。 崇高必定是伟大的,而优美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 一切真正的美,必须是既崇高而又优美,二者兼而有之 二者相颉...
一本蠢蠢的可爱的小书
评分谢谢徐中民博导
评分崇高纯朴而伟大,使人尊敬感动;优美则可以是打扮装饰的,它使人爱慕迷恋。|| 翻译真崩溃 后两章性别种族偏见不少 但看他扯各民族区别还是蛮好玩的。
评分至少这里对女性还是满怀偏袒的啊。
评分大男子主义、种族论文明优劣论、书卷气模棱两可的假正经.... 印象流,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