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个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罗素(1872—1970),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我是直接读下册的,一来自己对近现代历史比较熟悉,二来实在不想面对希腊的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哲学家,全当偷懒吧... 读过《哲学问题》后,罗素先生文笔给我的的印象在于他行文清晰,用词妥当,再复杂的论述也会被他如解证明题一般做解,将大众眼中哲学的晦涩全变成一场关于智力...
评分之所以说还行,是因为很少有比这本好的。研究逻辑和分析的罗素,写的哲学史未免有失公允,特别是关于尼采的。但是又哪里来好的哲学史呢,哲学问题哪个不是一家之言,总是用自己的理论来评价其他人的理论。所以还可以啦~~
评分本书的“瑜”是作者对历史上各哲学学派的解读,以及将它们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注重分析其彼此渊源承继等关系的方法。 瑕疵则主要在于翻译。必须承认译者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从书后长而详尽的译名对照表,以及文中不时穿插的带考辨性质的脚注即可看出。但是,或许是由...
评分第二遍还是有好多不明觉厉的地方,读懂的地方令人惊艳,不懂的地方留给未来吧。
评分个人色彩重了点。。
评分还没有读完。这套书让我对罗素的打分大大提高。一直以为西方哲学史会是教科书式的文本,但实际上看下来才发现我完全低估了罗素作为文字作者的笔头功力。
评分我也很反感诸如尼采、叔本华这类的反动消极哲学,自认是跟罗素先生一样的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的自由主义者。
评分终于读到下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