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頁數:254
译者:
出版時間:2004-11-01
價格:1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20473
叢書系列:商務印書館文庫
圖書標籤:
  • 梁漱溟
  • 哲學
  • 文化
  • 東西文化比較
  • 比較文學:文化研究
  • 新儒傢
  • 文化研究
  • 國學
  • 東西文化
  • 哲學
  • 比較文化
  • 思想史
  • 中西比較
  • 文化批判
  • 現代性
  • 傳統與現代
  • 文明對話
  • 儒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這書於民國十年鞦間齣版後,不久便有幾處頗知自悔。所以於十一年付三版時曾為自序一篇特緻聲明。其後所悔更多,不隻是於某處某處曉得有錯誤,而是覺悟得根本有一種不對。於是在十五年春間即函請商務印書館停版不印。所以近兩三年來外間久已覓不到此書瞭。

這書的思想差不多是歸宗儒傢,所以其中關於儒傢的說明自屬重要;而後來彆有新悟,自悔前差的,亦都是在此一方麵為多。總說起來,大概不外兩個根本點:一是當時所根據以解釋儒傢思想的心理學見解錯誤;一是當時解釋儒傢的話沒有方法,或雲方法錯誤。

大凡是一個倫理學派或一個倫理思想傢都必有他所據為基礎的一種心理學。所有他在倫理學上的思想主張無非從他對於人類心理抱如是見解而來。而我在此書中談到儒傢思想,尤其喜用現在心理學的話為之解釋。自今看去,卻大半都錯瞭。蓋當時於儒傢的人類心理觀實未曾認得清,便雜取濫引現在一般的心理學作依據,而不以為非;殊不知其適為根本不相容的兩樣東西。至於所引各派心理學,彼此脈路各異,亦殊不可並為一談;則又錯誤中的錯誤瞭。十二年以後始於此有悟,知非批評現在的心理學,而闡明儒傢的人類心理觀,不能談儒傢的人生思想。十三四五年積漸有悟,乃一麵將這書停版,一麵擬寫成《人心與人生》一書;欲待《人心與人生》齣版再將這書復版。因為這書所病非是零星差誤,要改訂直無從下手,隻能兩書同時齣版,以後作救正前作。

其他一點根本不對的,所謂解釋儒傢的話沒有方法,其覺悟更早於此,十一年的三版自序固已露其端。序文所雲“……我當時所懷抱‘格物’的解釋亦同許多前人一樣,以自己預有的一點意思裝入‘格物’一名詞之下……”便是。大凡一種為人崇奉的古書,類如宗教中的經典或有其同等權威者,其注解訓釋都是歧異紛亂不過。不惟是種種不同,直是互相違反,茫無憑準。這一麵由古人不可復起,古時社會一切事實背影不復存在,凡其立言之由,齣語所指,均不易確定;或且中經作僞篡亂,錯簡訛奪,一切文字上待考證校訂處,益滋紛淆;而一麵由後人各就己意發揮,漫無方法準則,有意地或無意地附會牽和,委麯失真。仿佛聽說有人考過《大學》格物的解釋古今有幾百種不同。試問若此,我們將何從置信?所以除史實上文字上應亟作考證校理功夫外,最要緊的便是大傢相戒莫再隨意講,而試著謀一個講解的方法以為準則。庶幾不緻於無從置信的幾百種說外又添多一種;而糊塗有清明之望。我深自覺在這本書中所為儒傢的講說沒有方法,實無以彆於前人。因有《孔學繹旨》之作,期望著有點新的成功;曾於十二年至十三年間為北大哲學係講過一個大概。所有這書中講的不妥處亦是預備以新作來救正。

卻不謂十五年以來,心思之用又彆有在,兩種新作到今十八年瞭,俱未得完成。而由近年心思所結成的《中國民族之前途》一書,卻將次寫定齣版。是書觀察中國民族之前途以中國人與西洋人之不同為主眼,而所謂中西之不同,全本乎這本書人生態度不同之說,所以兩書可算相銜接的。因此,這本書現在有復版的必要。我嘗於自己所見甚的,不免自贊自許的時候,有兩句話說:“百世以俟,不易吾言。”這本書中關於東西文化的核論與推測有其不可毀滅之點,縱有許多錯誤、偏頗、缺失,而大端已立,後之人可資以作進一步的研究。即上麵之所謂根本不對的,其實亦自經過甘苦,不同浮泛;留以示人,正非無謂。不過《人心與人生》《孔學繹旨》既未得一同齣版,隻好先以此序敘明年來悔悟改作之意,俾讀者知所注意而有彆擇;是亦不得已之一法。改作的內容新義,未獲在這裏嚮讀者請教。實是有歉於衷!

著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原籍廣西桂林,生於北京。學曆計經過傢塾、中西小學堂、啓濛學堂、順天中學,至1911年中學畢業而止,其後皆自學。畢業後即參加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又任《民國報》記者。1917—192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其後緻力於社會運動,先後參加河南村治學院工作(1929),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1931)。抗日戰爭期間,奔走國事,為謀求國共兩黨團結抗日,1940年參與發起中國民主同盟,隨後赴香港創辦《光明報》。1946年作為民盟代錶,參加舊政協(重慶),參預國共和談。解放後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常委等。主要著作計有:《印度哲學概論》(1919)、《東西文化及其哲學》(1921)、《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1932)、《鄉村建設理論》(1936)、《朝話》(1936)、《中國文化要義》(1949)、《人心與人生》(1984)、《東方學術概觀》(文集,1986)、《我的努力與反省》(文集,1987)、《禮記大學篇伍嚴兩傢解說》(1988)等。

圖書目錄

第三版自序第八版自序附錄《人心與人生》自序第一章 緒論一般人對這問題的意思以為這問題還遠的不對隨便持調和論的不對以為無從研究的不對我研究這問題的經過第二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我們所要求的答案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一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二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三西方化問題的答案四我求答案的方法我對於西方化問題的答案答案講明的第一步西方化的科學色采西方化的德漠剋拉西精神結果西方化的麵目如此第三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答案講明的第二步 客觀說法的未是 生活的說明 人生三種問題 人生的三路嚮 中國文化問題印度文化問題之答案的提齣 答案講明的第三步 答案講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國文化的略說 印度文化的略說第四章 西洋中國印度三方哲學之比較 三方思想情勢簡錶 現量比量直覺三作用之說明 西洋哲學之情勢 羅素的意思 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學的情勢 佛教的形而上學方法 西洋印度兩方哲學之動機不同 宗教問題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産生 中國哲學之情勢 中國形而上學的大意 孔子對於生之贊美 孔子之不認定的態度 孔子之一任直覺 孔子所謂仁是什麼? 孔傢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計較利害的態度 禮運大同說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樂 孔子之宗教 試說從來的中國人生活 西洋人生哲學 三方生活之真解第五章 世界未來之文化與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 我們推論未來文化的態度 事實的變遷 經濟改正之必要 因經濟改正而緻文化變遷 見解的變遷 態度的變遷 倭鏗的態度 羅素的態度 社會主義之變遷 剋魯泡特金的態度 泰戈爾的態度 對世界未來文化的推測 就生活三方麵推說未來文化 一般對未來文化的誤看 世界文化三期重現說 我們現在應持的態度 我提齣的態度 今日應再創講學之風 世界的態度補遺自序著者告白一著者告白二1980年著者跋記附錄一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導言自序 這個問題的現狀 這個問題的真際 這個問題解決將在何人附錄二 我對人類心理認識前後轉變不同編後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概要 本书总的概要是:第一章先从中国实际生活出发,说明当时中国的西方化已经是从头到尾、从外到内的,抛出了本书的论题“东西方文化如何调和”;第二章与第三章阐明“东方化”“西方化”概念之所在,将西方化阐述为科学化和民主化,第四章详细论述西方、中国、印度哲学的比较...

評分

我是看了些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和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之后再看梁漱溟的,三人并称”新儒家“三圣,但是我觉的凭这本书,梁漱溟要和其余二位并称,是远远不够的。 熊十力和马一浮的风格类似,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理据充实。梁漱溟的这本,相对来说有点不接地气,说的不好听...  

評分

梁先生这本书最出彩的在于书的开头,对东西方文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所谓的融合不可能实现,必定是一方取代另一方的结局。我们今天的文化也未尝不是这样,表面上是西化的制度,人还是秉承的传统中国文化,人与制度不符,实行起来,有太多的荒诞。中国的文化不能适...  

評分

評分

这本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但当时也根本不懂,只是记住了什么向前、调和与向后,觉得很对,后来写很多小文章,也经常引用梁先生的这个观点。此次重读的时候,越发觉得梁先生的这个观点确实是高屋建瓴。特别是于我而言,梁先生的很多思想经历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关...  

用戶評價

评分

知識上不少錯亂,但很有見地。其實“民國那些大師”跟我們今天的新派學人侃大山究竟區彆多大?

评分

解決瞭很多睏惑,帶來瞭更多睏惑~~~

评分

好書,言簡意賅說得很透,就是現在讀仍然是切中要害的

评分

好書,言簡意賅說得很透,就是現在讀仍然是切中要害的

评分

這本記得比較差,框架與敘述,都不夠清晰,也因為是講稿,拉拉雜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