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唯物主义者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主要哲学著作。这部书从1671年写起,直到1687年才完成,在1690年出版。“人类理解论”这一著作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承前启后的作用,洛克作为唯物主义路线上的一个哲学家是西方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洛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本书一开头他首先批判了笛卡尔主张知识起源上的所谓“天赋观念”以及莱布尼兹的所谓“天赋实践原则”这样一个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从而提出了他的那个有名的白板论,即认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这样一个有巨大意义的唯物主义论点。不过,洛克在经验论上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正如他的政治观点、阶级立场是妥协的一样。所以他的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唯物主义者(特别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被唯心主义者(特别是贝克莱和休谟)有隙可乘地加以利用和歪曲。
本书的汉文译本早由本馆出版过,现在经原译者对照原文重加修改、校订,交由本馆出版。
黑夜中的天光—启蒙六家谈 读过西方近代史的人,都会注意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启蒙”一词,在哲学中反复出现,康德谈论过,福柯也谈论过。启蒙究竟是已完成,还是未竟,这的确是个问题。《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提到,启蒙运动使当时的社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批判理性被应用...
评分1、知识的起源、范围、可靠性 没有所谓的天赋,人类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经验生活角度生活决定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经验变成观念,观念上再去考察叫作反省。 2、凝性 白板上的观念是凝固,擦不掉的(心中经验总是擦不掉的) 凝性变成了外在的一种给予,而不是内在的领悟 。 (...
评分人如果不愿携丐篮为生,不愿以丐得得意见作为余茶剩饭而度其懒散的日子,他如果愿意运用自己的思想,来追寻真理,则他所猎获的,无论是什么,他亦一定会得到猎人所能有的满意。在追求中,每一时刻都可以给他一些快乐,来报答他的辛苦;纵然他不能够自夸得到任何大的收获,而他...
评分洛克在认识论上是经验主义者,书的开篇便是论天赋意念、论观念,这里核心论点是人不存在天生的意念或者观念。人的观念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心灵对认识对象的反省的结果。洛克是彻头彻尾的唯物论者,对象是外在的客观对象、认识来自于对对象的内心反省。中国人在这点上可以说天然...
评分黑夜中的天光—启蒙六家谈 读过西方近代史的人,都会注意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启蒙”一词,在哲学中反复出现,康德谈论过,福柯也谈论过。启蒙究竟是已完成,还是未竟,这的确是个问题。《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提到,启蒙运动使当时的社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批判理性被应用...
第一性质的观念与第一性质相似,第二性质的观念与第二性质不相似。简单观念作为基质能组成不同的复杂观念。抽象观念独立于观念存在。“人心并不能直接认识各种事物,它必然以它们所有的观念为媒介”。还是觉得洛克对贝克莱的影响很大(外物—观念—知识three-term,贝克莱大致是摒弃了外物)。
评分第一性质的观念与第一性质相似,第二性质的观念与第二性质不相似。简单观念作为基质能组成不同的复杂观念。抽象观念独立于观念存在。“人心并不能直接认识各种事物,它必然以它们所有的观念为媒介”。还是觉得洛克对贝克莱的影响很大(外物—观念—知识three-term,贝克莱大致是摒弃了外物)。
评分人之初,性本无。人类的思想像是一块白板,随着成长这块白板被注入两类认知:其一是基于环境的经验,其一是助益学习的理性。
评分错字太多(或者是我不小心买到盗版了?),非常罗嗦,论点淹没在论据中。
评分经验主义老祖宗的神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