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秦汉—唐)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唐仆尚丞郎表》、《唐史研究从稿》、《唐代交通图考》等。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埋头治学、工夫扎实、成就卓著的真学者,所谈的都是切身的真甘苦;同时,他这部书又包括《治史经验谈》《治史问答》、《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三书之间相互牵涉内容更广,语言更详。对于我们研究史学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本书虽然作者自认为是随意漫谈、个人体验。但它却有作者认为的一些要点。从原则上:它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具体问题为先着,从基本处下工夫;固守一定原则,不依傍,不斥拒,能容众说(包括各种理论与各种意见),随宜适应,只求实际合理,不拘成规。方法是:坚定意志,集中心力,以深锲精细为基础,而致意于组织系统化。目标在:真实,但期人人可信赖,有一砖一瓦之用;最后一篇特措意于日常生活与人生修养,要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纯净的"学术人",此实为学术成就的最基本条件。至于探索问题的技术,则本编少涉及。因为技术细节,很难具体言之。总而言之,本书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非常值得广大热爱历史的读者和历史研究者认真研读。
在选修“史学概论”和读<<治史三书>>之前,我跟大多数声称对历史有兴趣的文科生一样,对于历史的热情其实不过是对于“历史故事”的好奇与追求,而对于历史学没有真正的了解。随着课程的深入和接受老师所布置得任务——即读这本对我而言史学专业感较强的书,我对于史学和终身奉...
评分——读《治史三书》 王成军 20110331 严耕望(1916-1996)先生生逢乱世,而潜心治学,体现了一个史家的坚韧。《治史三书》上两篇谈治史经验,后一篇述人生际遇。两相匹对,可窥见其一生治学得失的深刻思考。抛书沉思,可悟社会科学知识的增长。 史学是一门通观古今的学科,西...
评分 评分万物总有来由,做事亦每有缘起,所谓求真,求善,求美,一直是人类的永恒命题。 自幼对历史持有一份特别的温情,年近而立,平日多胡思乱想,此情尤甚,直恨大学没有读上历史专业。幼时对历史的兴趣,现在想来,多是对史实的兴趣,如读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评分学历史的应该一读
评分我对它期望很高
评分好书。历史人之实话实说。多数建议,都是教训之后的心得,涉及到了诸如如何借鉴社会理论、具体面向历史材料、书写语气和结论定调等多个方面。不是当下“史论意义”上的方法论,却读起来颇朴素感人。早在几十年前,当有人主张以唯物论去研究历史时,严先生说,你都事先有了结论,还研究啥?
评分先生此书细数生平治学之经验,现身说法,金针度人,规模宏大,践履笃实,洵可谓“充实而有光辉”者也;尤其动人者,则在其一心力、戒浮躁、强毅沉潜、勇猛精进之学术精神与夫淡泊自甘、寂寞自守、审己分定、一意孤行之人生境界。爰引旧文一段,以为永念:“从前读台湾学者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深为先生‘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的人生信条,以及做一个坚强纯净的‘学术人’的理想而感动,觉得惟其如此,方能成就其一生之业绩,朗若月星,卓然有以自立。某也驽钝,其学百不及先贤,唯此纯净‘学术人’之理想,则时在心目之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读此书竟,感动莫名。楚天遥望,不胜依依!十三年十二月七日筱堂负曝记于长沙望岳楼寓次。
评分充实而有光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