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学者和历史学者长期交流思想,但他们从未发展出关于社会理论的合理讨论。小威廉·H.休厄尔注意到,在理论问题上,沟通只是单向的:从社会科学流向历史学。《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认为,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能为彼此提供重要的思考。历史学者不自视为理论家,但他们深谙社会科学学者所不知道的事情:如何思考社会生活的时间性(temporalites)。另一方面,虽然社会科学学者难以处理时间性,但他们的理论复杂性和对社会生活的结构性解说也可以为历史学者带来裨益。
休厄尔素以融汇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而闻名,认为只有把对历史性时间(historical time)的成熟理解与广阔的理论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社会理论。在《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中,他揭示了这种结合的形式、可能澄清的议题,以及对两个学科的潜在影响。
作者:(美)小威廉·H.休厄尔(William H. Sewell)
小威廉·H.休厄尔:芝加哥大学政治学与历史学弗兰克·P.希克森(Frank P.Hixon)杰出贡献教授,著有《法国的工作与革命》(Work and Revolution in France)和《布尔乔亚革命的修辞》(A Rhetoric of Bourgeois Revolution)等作品。
看到mujun这么评论这本书:Sewell对于文化、社会、事件、结构等概念的理解一脉相承。弄明白一个基本也就搞清楚他的思路了。他并不是要给这些概念再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只是要为那些想把“文化”和“社会史”写到一起去,想把“结构”和“行动”写到一起去的人提供一套切实可行...
评分我接触休厄尔这本书的时间不算早,之前在课上和其他作品中大致知道了一些这本书中的观点。后来写毕业论文时又找来翻过了一遍,以求能寻找一些灵感。中译本出来时很是兴奋,但读过第一章后,觉得这本书的翻译暂时没有符合我原有的期待。 不过先要肯定两位译者非常用心。凡是做过...
评分 评分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culture, I have argued,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dialectic of system and practice, as a dimension of social life autonomous from other such dimensions both in its logic and in its spatial configuration, and as possessing a rea...
评分Sewell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把结构和行动带到一块去,把“文化”和“社会”带到一块去,以及最终是要把社会科学家和有人文学科倾向的历史学家带到一块去。他对“文化”和“结构”的理解,以及他对于事件史方法的应用,其实遵循的都是同一个思路。 不过上面那些我之前基本都已...
前面几章谈了很多的理论,大体有下面几层意思:首先,科学式的社会学研究,无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其次,经济基础论的研究也不行,忽略了历史的偶然性;再次,要研究历史,要重视事件,运用事件的理论去研究;最后,研究的时候,要明白社会的结构是文本的结构。不过,个人对这样的文化人类学式的研究不太喜欢,因为最后的结论大单一,比如“巴士底狱革命是如何发明的”、“制造汉武帝”、“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不是说它们的结论不正确,只是最后很容易形成一个“建构”的模式性运用,这个是建构的,那个也是建构的,讲到最后,什么都是建构的——不一样的课题,一样的结论,学术研究于是成为死水!
评分并不能说完全看懂了
评分翻译前半部分错误太多,后半部分稍好。
评分并不能说完全看懂了
评分翻译前半部分错误太多,后半部分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