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美学 席勒 哲学 德国 艺术 文艺理论 美术史 文学
发表于2025-02-09
审美教育书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译林人文精选:审美教育书简(新版)》是席勒的一部经典名著,也是现代性美学批判的第一本著作,它主张用艺术取代宗教而成为一种交往形式,强调交往理性将在未来“审美国度”中得以实现,这就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今天,我们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重温此书,可以再次感悟到他充满浪漫精神的美学指向、他对现代性的潜在危机的忧虑。席勒这些博大精深意味隽永的思想,强有力地棒喝着我们这些忙碌又盲目的当代人。
太启蒙了,反而觉得隔……
评分太启蒙了,反而觉得隔……
评分席勒提出审美教育问题,除了解决政治问题之外,更是为了解决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现代性危机,即过度的理性压制了人的感性,从而造成了人具有的和谐本性的丧失。他把古希腊人与现代人比较,认为古希腊人身上有一种“完美的人性”(想到了《拉奥孔》里说希腊人并不以人类弱点为耻,只是不让这些弱点阻止他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席勒主要是从对过度理性的批判引出美育话题的。在这个意义上,难怪哈贝马斯会说《美育书简》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对现代性提出审美批判的纲领性文件”。
评分席勒出彩,翻译一般
评分席勒根据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批判,将诗人分为两个序列,天真的诗人和感伤的诗人。当人获得自由在踌躇满志之际离开自然时,自然作为(行动、感受的)主体便从人类生活中消失了。感伤诗人开始眷念自然,如同悲叹人类逝去的童年岁月,他们对自然的感情如同病人对健康的感受一样。自然在感伤诗里作为观念和主题缓缓升起。感伤诗人寻觅自然。而天真诗人不同,他们本身就是自然,他们通过单纯的形式和可描绘的实体事物感动我们,而感伤诗人则因为思想令我们感动。前者的素材在感性的现实生活中,而后者的素材则是超感觉的,一旦要将这种素材加工成诗,由于其不可能具有实体性质,也无法停留在观察领域,因而感伤的诗容易将人引入无限领域,感伤诗人因此在思想世界盘桓,他们总是引导我们走出生活。感伤诗人超越理性在席勒看来是危险的。
*汉文系作业(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而且还有借鉴别骂我求求惹) 席勒在《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提出创作的两种方法:朴素的、感伤的。席勒认为所谓朴素,是指淳朴的自然状态,是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状态。这种表述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体现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评分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评分终于读完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烧脑的艰难之旅。两百多年了,这个写了《阴谋与爱情》的席勒,一度曾参与,后来因为害怕法国的政治暴力,陷入到康德的唯心主义中,研究美学,试图通过美恢复像古希腊那样人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内心真正的自由,达到理想的和谐的社会。……...
评分《审美教育书简》 这样一来,原因既不在事物之中,那么,在人的心灵里肯定存在着某种东西,这种东西阻碍接受真理,不管真理如何明亮地照耀着,这种东西阻碍承认真理,不管真理多么生动地令人信服。一位古代的智者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个道理就隐含在意味深长的表述之中:sape...
评分“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正因为一切状态、一切确定的存在都是在时间中形成的,这种游戏冲动的指向目标是在时间中取消时间,是一种无功利甚至超功利的自由审美,游戏—人性的艺术在国内才刚起步,对于未来的发展非常看好&...
审美教育书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