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弓l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西方哲学十五讲》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西方哲学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有两种事物,征服了整个精神的历史,我们愈是思索,就愈难以抑制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灵的法则,从很早以前,到很久以后,这种爱将牢固地支配着一类智慧,就是哲学。《西方哲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西方哲学十五讲》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海报:
张志伟,1956年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浫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学术作品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生与死》、《西方哲学问题研究》(合著,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材)、《西方哲学智慧》(合著,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西方哲学史》(合著,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等。
一直佩服所有豆瓣上写长评论人士的学识与能力,望尘莫及。 这里,只是自己的碎碎念~~ 6.24 第三讲结束,书中的难度比入门级还是要深入一些。之前计划的一天一讲的进度估计不好完成,时间加大一倍吧。满满的逻辑语言,还谈不上感想,认真读下来,有点完成一场脑力操的感觉。有...
评分2020.1.23 于家中床上 读:《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 第八讲 人的发现 P179-182 以前对宗教改革的了解颇浅,只是知道诸如“因信称义”、“平教众皆祭祀”、“圣经权威论”“廉洁教会”这样的概念。张志伟教授援引《圣经》新约、马恩选集以及国内外研究著作,基本上从“宗改派思...
评分——2016.1.30,备份 笛卡尔: 启发我解决了一个从我有思想以来每每想到都觉得灵魂飞升头痛欲裂的问题。其实那就是作为思考着的灵(我)与被思考的肉(我的身体,我感知到的世界,世界设定,命运编排,演员所在的角色)的分离,而发现所有后者皆不可确定而离我而去所以炸裂。笛...
评分 评分严格意义上读完的第一本哲学史,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很薄,可以给人读下去的勇气,而且章节设置简单,只讲述主要人物思想。相应的缺点就是内容和材料不够丰富,因为之前没有读完过别的哲学史,所以就无从对比,总得来说,内容读起来还是十分让我激动的,毕竟哲学本身就是吸引...
棒极了。不过1.我是抽空快速阅读的(耗时不到10小时)2.我是个智障,所以凡涉及形而上学我都犯困,最后的德国古典哲学也是,只能跳读。
评分以前看《苏菲的世界》,觉得每个哲学家都说得对极了,每个人都构建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一本书就像一个万花筒。而这本书很多时候在摘要陈列,阐述过于疏离中立,在描述而不是在理解,欠缺感通力。
评分后记里说这是一本给非哲学专业学生的哲学导读,但是哲学学生看了也很激动啊,酣畅淋漓。 甚至可以说做到了一种“诗意的勾勒”,很细致清楚地勾勒了哲学发展脉络,哲学家和哲学家之间思想的传承和论战过程。 在面对从其他语言翻译到中文过程中,导致一系列哲学名词和常人一般理解之间的巨大差别,全书很耐心地解释每一个概念,满足中国初学者的需要。
评分读到康德就彻底读不懂了
评分棒极了。不过1.我是抽空快速阅读的(耗时不到10小时)2.我是个智障,所以凡涉及形而上学我都犯困,最后的德国古典哲学也是,只能跳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