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陳寅恪 陈寅恪 隋唐 中国古代史 隋唐史 中国历史 隋唐五代
发表于2025-02-02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没完全看懂,但是有关唐朝皇城的那段印象极深,这就解开了为什么唐朝的兵变多发生在玄武门之谜~
评分新版出来,正好陈寅恪集也在家,就又买了一本重写读读。看陈先生的书,最重要的还是看他如何发现问题,特别是如何从基本史料中读出不寻常的涵义来。从这一点上来讲,《渊源稿》可能更好,从此书中能看出陈寅老读书、发现问题、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过程。读一遍此书,似乎也像跟着陈先生作了一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自己读史中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正是这种全面呈现史料解读过程的论述方式,使得此书更像是一本长编,若作为论著来说,似乎还可以有所精简、重组。是以,从行文、论述等方面来说,《述论稿》看着更像论著。寅恪先生的书不好读,但还是得硬着头皮读读,总归是魏晋隋唐史,甚至中国古代史中最为经典的著作,是绕不过去的。
评分确实厉害,虽然很多观点在当代史学研究中得到了修正,不过开拓创见之功不可磨灭。对多个主题的探讨都很独特,利用史料的能力无比强悍。
评分虽然史料引证实在是太罗嗦,看得人很困倦,但是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谓匠心独到。文章书写气势磅礴,辞章华美典雅,有种与仇鹿鸣不一样的阅读快感!
评分第一次读先生的著作,还是能够感受到先生对于一般史料的不一样的思考。
我们对历史往往有一种肤浅的,成为定式的理解。最显著的就比如“大唐盛世”和“丝绸之路”,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化自信和荣耀的资本,但是陈寅恪先生以一个又一个详细的细节刷新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唐一代可谓内忧外患,内部争权宫斗,太子废立,宦官矫诏篡权,极为不稳定,...
评分 评分所读版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011年12月第一版。 匆匆读了其中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部分。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论《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第二编论《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三编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三...
评分1、隋之江山受禅让于北周,但文化更多继承于北齐、南陈。北魏文化继承于南齐。 2、南北朝的文化主要传承来源:南朝沿袭;山东士族;汉中(关陇)地区战乱少,一些世家持续为北朝输出了正统文化。 3,隋唐宫中要隘为玄武门,得玄武门者可赢宫变。 4,隋代起州县长官任职需回避本...
评分今年是陈寅恪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读书,特别是细读陈先生的著作。 十三岁开始到日本留学,一生留学二十几载,精通语言二十几种,手中却仅握复旦公学的文凭,当初梁启超推荐其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时,梁任公对校长说,我可以说著作等身,当却比不过...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