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北京大学教授。曾任纽约大学东亚系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教授。著有《锁链上的花环: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摩登者说》、《从“红玫瑰”到“红旗”》、《知识的战术研究:当代社会关键词》、《天下:江山走笔》等。
多年来,韩毓海以其大气磅礴的思想气度、汪洋恣肆的文字风格、慷慨恢弘的人文抱负,成为“士”的精神传统在当代的有力接续。
《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第3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
为什么说,这本书可以检验一个人历史基础和经济基础呢。 1.全书大忽悠,如果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缺乏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普通中学生大学生,工农商贩很容易被忽悠。 2.全文历史论证学术底子很差,通过局部现象就推导出结论。 如把中国明清500年来没有对外侵略解释为和平,...
评分磨磨蹭蹭把《五百年》看完。《五百年》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对自己中学学到的历史进行反思。中学的历史教育太急于在字里行间塞进意识形态方面的断语,从而剥夺了我们自己思考、探寻历史真相的乐趣。实际上,当时的老师也欠缺这方面的视野和能力。到了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材...
评分这本书买了大半年了,前几天陪家人在医院,才有时间把它翻完。 应该说作者是有一些学问的,有一些不错的观点(无论是借用别人还是自己发挥出来的),既然已经有不少人在这里说好话,我就不浪费笔墨了。重点说说书里面的一些非闪光点吧: 1、受黄仁宇的影响,作者一个主要观...
评分这本书买了大半年了,前几天陪家人在医院,才有时间把它翻完。 应该说作者是有一些学问的,有一些不错的观点(无论是借用别人还是自己发挥出来的),既然已经有不少人在这里说好话,我就不浪费笔墨了。重点说说书里面的一些非闪光点吧: 1、受黄仁宇的影响,作者一个主要观...
评分如果本书将书中杂七杂八的内容去掉,将主题缩小点,别追求那么宏大,比如只限定在金融或者货币,然后将资料补充得更详实些,可能更好。 从货币金融的角度来考察近代历史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启发的视野,可惜作者没有把立论的基础打扎实,就急于带出自己的推论,由此造...
除了四版了,就像一个书评家,不是原创
评分#喜马拉雅听#现代化定义(制度论、文化论),1500年后西超东的缘由分析,从商品经济到资本积累到垄断定价,而中国因先天优势停滞不前,完成不了资产变革错过工业革命等,商品、金融、军事力量脱关联,回观过去以便成为未来历史践行者,反正我对历史见解本身就不深刻,只对时间长河唏嘘。
评分1)中国明清两代的衰弱内因,核心在于缺少先进的国家财政体系和基层组织,以及“运气不好”。2)“官无封建,吏有封建”,是个老问题,也是个顽固问题。基层权力实际被“胥吏”把控,朝廷从上派来的官员一心只为升官,无心恋战,也无力改变。3)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上看财政金融,下看基层组织,外看世界大势。
评分世界史视野内中国500年变迁背后的经济金融动因,作者显然吸收了近年新的研究成果,观点可谓新颖,也算一家之言,然而略述颇以为过于粗糙,不够学术严谨,局部论证不严密影响了结论的可信度。
评分关于资本运作和全球化真相的内容以及涉及到中国古代部分的史论是极具慧眼的。然而一涉及到当代部分就开始转移矛盾,过分美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