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震与章学诚

论戴震与章学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
页数:356
译者:
出版时间:2005-01
价格:21.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2103
丛书系列:余英时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思想史
  • 章学诚
  • 戴震
  • 学术史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国学
  • 戴震
  • 章学诚
  • 清代哲学
  • 经学
  • 思想史
  • 学术史
  • 考据学
  • 理学
  • 学术思想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向“道问学”这一学术转向的表征与逻辑结果。作者认为,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仅仅从外在原因诸如满清入主中原等方面来考察,并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还应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作者从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清代儒学从理学转入考证并进而出现戴、章二大家的内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处除了曾招致争议的“学术理路”之说外,作者对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实上毋宁说,“学术理路”一说的得出正有赖于从心理状态的切入。本书写作及印行时间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则是增订本。增订之处,一是根据新发现的章学诚遗文,补论书中所论章学诚的文史理论;其二是补论宋明儒学及清代思想史,加强了本书所论的历史根据。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年生,原籍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版)《后汉的生死观》(英文版)《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与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等。

目录信息

增订本自序
自序
内篇
一、引言
二、章实斋与戴东原的初晤
三、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
——从清初到戴东原
四、章实斋的史学观点之建立
五、章实斋的“六经皆史”说与“朱、陆异同”论
(一)“六经皆史”说发微
(二)“朱、陆异同”论的心理背景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涵义
六、戴东原与清代考证学风
(一)“博雅”与“成家”
(二)“狐狸”与“刺猬”
(三)有志闻道
(四)义理的偏爱
(五)考证的压力
(六)紧张心情下的谈论
(七)论学三阶段
(八)最后的归宿
七、后论
八、补论:章学诚文史校雠考论
外篇
一、戴震的《考经》与早期学术路向
——兼戴震与江永的关系
(一)《经考》与《经考附录》
(二)戴东原之早期学术路向
(三)戴东原与江慎修
二、戴东原与伊藤仁斋
三、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
——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
引言
(一)中国史学中的人文传统
(二)史学中言与事之合一
(三)笔削之义与一家之言
(四)结语
四、章实斋与童二树
——一条史料的辩证
五、从宋明儒学的发展论清代思想史
——宋明儒学中的智识主义的传统
(一)引言
(二)宋明理学中智识主义与反智识主义的对立
(三)经典考证的兴起与儒学的转向
六、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
(一)为什么要重新解释清代思想史?
(二)宋代儒学及其内在问题
(三)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
(四)“经世致用”与颜李学派
(五)清代儒学的新动向——“道问学”的兴起
(六)经学考证及其思想背景
(七)戴东原和章实斋
(八)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大部分人觉得好,只是因为他们看懂了余英时摆在台面上那些假设的线索与叙述,并止步于此。他们并不去试图了解作者的意图与撺掇史料的方法,因为这些隐藏着的,不仅拙劣,更气象狭隘。 虽然余英时厌恶六七十年代大陆盛行的意见先行式的史学做法,然而在那个时代里,他却未能免俗...  

评分

评分

1、中西哲学如何汇通的问题:余英时内在理路说认为,对于中国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脉络,需要从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出发考察(但余并不排斥从外在经济、政治等具体理路出发作具体的考察与研究)。但所谓的内在理路似乎又很难成型。余氏对戴震与章学诚的考察(阳明学如何转出浙东史...  

评分

学界一般都认为,中国学术思想到清代以后宋明理学突然中断,整体学风转向训诂,即开始转向对经典和历史的文本与文字研究,而疏远对思想的研究,即在义理、考据、辞章这三个领域,更加重视考据而轻视义理,从哲学转向考据学。造成这个转变的原因,众说纷纭。比如有的认为是清代...

评分

还剩了一点点没读完,而且断断续续地读的。 余英时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学者,然我于是书则不大感冒滴。。。 首先,戴震与章学诚的联系,真有他叙述的那么大? 其次,他在一个引文中提及“已(疑当作以)前”,其实他不知道以和已二字古音同,可以通假的,《汉书》中即有二字通假...  

用户评价

评分

绝对是库恩所说的典范意义的著作,过些时候写一篇详细的书评讨论之

评分

如果不是在大二时度了这本书,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兴趣何在,专业又是什么。

评分

: B249/8946-2

评分

余英时的书好读但不好学。考辨史实(基本功)、见微知著(太擅长分析人物内心世界了) 。他因接受西方理论,能阐前辈那些老夫子之所未发,正逢其时。现在年轻一代学者理论运用更加驾轻就熟,但却很难续接。一方面少有上代人对传统学术的熟稔,另一方面这研究也不怎么新了。

评分

学术版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