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两大高峰,他们的出现,在作者看来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是儒家学术思想由“尊德性”向“道问学”这一学术转向的表征与逻辑结果。作者认为,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仅仅从外在原因诸如满清入主中原等方面来考察,并不能完全把握到其真正原因。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还应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作者从戴震与章学诚的学术关系入手,细致地分析了清代儒学从理学转入考证并进而出现戴、章二大家的内因。其中最引人注意之处除了曾招致争议的“学术理路”之说外,作者对戴、章二人的心理分析,也非常精彩。事实上毋宁说,“学术理路”一说的得出正有赖于从心理状态的切入。本书写作及印行时间是七十年代中期,而此次印行的则是增订本。增订之处,一是根据新发现的章学诚遗文,补论书中所论章学诚的文史理论;其二是补论宋明儒学及清代思想史,加强了本书所论的历史根据。
余英时,1930年生,原籍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英文版)《后汉的生死观》(英文版)《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与现代诠释》《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等。
还剩了一点点没读完,而且断断续续地读的。 余英时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学者,然我于是书则不大感冒滴。。。 首先,戴震与章学诚的联系,真有他叙述的那么大? 其次,他在一个引文中提及“已(疑当作以)前”,其实他不知道以和已二字古音同,可以通假的,《汉书》中即有二字通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历史的延续不在于史官的地记叙,也不仅仅是朝代的相继更替,我想更多的该是历史作为意识的一类在知识精英中的映射,这种映射会因为时代久远而显得苍白,但绝不会消亡。 余先生旨在以戴震和章学诚为切入点论述清代中期的思想史的发展,但其中的许多剖析反而又能从后辈中人...
如果不是在大二时度了这本书,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兴趣何在,专业又是什么。
评分没有思想的思想史著作
评分: B249/8946-2
评分觉得类似的问题,的确不存在孰是孰非,看的还是谁的解释力更强,谁的立论能够涵盖更多的现象。
评分不一般探究思想本身的思想史,本书特在于探究思想形成之来龙去脉,深入学者治学之心理发展历程与相互影响之焦虑,是极富生命感的思想史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