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之前(全二册)

日出之前(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左琴科生于波尔塔瓦(今属乌克兰)。著名讽刺作家,他对社会现象针砭时弊的讽刺让他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都广受欢迎。代表作有《贵妇人》(1923)、《澡堂》(1924)、《新经济政策的怪现象》(1927)、《米凯尔•辛亚金》(1930)。1943年他开始创作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日出之前》。1946年,由于受到日丹诺夫的批判,左琴科被开除出作协,《日出之前》的第二部分也被禁止出版。直到近三十年后,左琴科早已去世,这本书才以完整的面貌跟读者见面。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苏联] 左琴科
出品人:
页数:418
译者:戴骢
出版时间:2012-2-24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304658
丛书系列:圆角途书馆
图书标签:
  • 左琴科 
  • 苏俄文学 
  • 心理学 
  • 抑郁症 
  • 小说 
  • 米哈伊尔.左琴科 
  • 苏联 
  • 俄苏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著名作家左琴科后期的代表作。译者戴骢在翻译、推介苏俄文学方面,在国内享受盛誉,是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这是一部散文体科学文艺小说。左琴科青年时代曾罹患精神忧郁症,希望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入手,来寻找精神忧郁症的根源。《日出之前》详细记述了左琴科的精神追溯之旅:他回忆了从幼年到青年有关人生的130多个生活片段,然后通过自我心理疗法,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心灵达到和谐,获得幸福,最终摆脱了精神忧郁症。

这是一部教人怎样获得幸福的书,但在苏联却长期被禁止出版,左琴科身前也无缘得见此书完整出版。译者戴骢非常喜爱左琴科,他以满含深情的笔墨重现了左琴科笔下的一个贵族青年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他的困惑与挣扎,反省与抗争。这些凝聚着作者与译者心血与情感的文字,今天读来,仍然让人唏嘘和心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周日的下午闲逛到KUBRICK,注意就落到了日出之前。看到这个书名,想到的是before sunrise。然后就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上册。 我对儿时的“记忆”是从父辈伙伴中得知的。也我接受的很好,仿佛真的存在心里。玩笑的说出,快乐的描述。但总有淡淡的忧伤,为了那些记不起来的人和事...  

评分

周日的下午闲逛到KUBRICK,注意就落到了日出之前。看到这个书名,想到的是before sunrise。然后就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上册。 我对儿时的“记忆”是从父辈伙伴中得知的。也我接受的很好,仿佛真的存在心里。玩笑的说出,快乐的描述。但总有淡淡的忧伤,为了那些记不起来的人和事...  

评分

实在太过喜爱这本书,但一写评论就忍不住想起左琴科让人唏嘘的一生,因此仅仅做一些书摘,摘的内容全看个人喜好。 “我一回想起我的青年时代,就感到惊讶,我那时怎么会那么忧伤,那么多愁善感。最美妙的青年时代竟涂上了黑漆。我在童年时从来没有这样郁...  

评分

周日的下午闲逛到KUBRICK,注意就落到了日出之前。看到这个书名,想到的是before sunrise。然后就花了一个下午读完了上册。 我对儿时的“记忆”是从父辈伙伴中得知的。也我接受的很好,仿佛真的存在心里。玩笑的说出,快乐的描述。但总有淡淡的忧伤,为了那些记不起来的人和事...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左琴科的《日出之前》属于他后期的巅峰代表作,不记得是怎么进入书单,不起眼的两本小册,一直丢在书架角落没看。随手翻翻,发现意外的好看,在杭州到成都的飞机上一鼓作气看完。这本书属于散文类科学探索式文章,上册主要是一百多个短篇(推荐),凝结着左琴科一贯的讽刺和幽默,属于作者半自传式的回忆录,下册因为斯大林的原因被禁(请参考毛先生和丁玲的故事,左琴科因此被开除出苏联作协,晚年潦倒而亡,至到斯大林去世后才被平反),其实主要是一些心理学和精神学之类的科学小品文,包括对一些著名作家行为分析之类。写的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阅读。据说拍的电影也非常精彩,决定回家下载看看

评分

有趣

评分

前半部是杰作 足以打5星

评分

肖斯塔科维奇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左琴科1941年形容肖斯塔科维奇的话也可以形容他自己——In him, there are great contradictions. In him, one quality obliterates the other. It is conflict in the highest degree. It is almost a catastrophe. 我要说的是:左琴科同志,您难道不知道您的忧郁症只是因为您既太犀利又太善良吗?

评分

今天再从作者所追求“科学文艺小说”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失败了。尤其是粗陋的心理学知识强加在下半部章节中,在我不知道所谓的“科学文艺小说”之前,我还以为这些是他在斯大林时代为了能够描写真正的生活而不得已给自己涂上的油膏。谁知道他是真的要写“科学文艺小说”。另外这本书封面上架建议是“世界散文”,连译者戴老也觉得左琴科也是用了散文的笔触。我倒觉得他写的是巴别尔的那一类非常纯粹的小说,他们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写得又都是那么忧郁,克制而又动人心弦。如果把下册去掉,只保留上册的前95%,这本书就非常完美了,在本书里他证明了他绝不仅仅只是一位讽刺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